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相传我国在尧舜时代,曾经出现过洪水泛滥,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鲧负责治理洪水,可是治了九年,却不见成效。到了尧当政的时候,禹接替父亲鲧的职务,带领百姓治水。

禹总结了鲧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依据山势地形而开凿水道,将水引向大海。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驯服了洪水。

禹为了治水吃了许多苦头,他四处踏查、勘测,跋山涉水,风雨不停,手掌脚底长满了厚茧,皮肤晒得黝黑,人累得精瘦。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水的工作上,连自己的家都不回去,怕耽误了时间,有好几次他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有进家看看,甚至他听见家中的孩子在哭喊,也没停下来,狠了狠心,还是继续往前走。在他的鼓舞下,百姓们团结一致,群策群力,终于战胜了洪水,防止了灾害。

禹的这种一心为公的精神,在人们中流传,成为一种佳话,受到人们的赞美。孔子也赞扬禹说:“三过家门而不去”。

“过门不入”这句成语形容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勤恳的工作态度。

“过门不入”也可写作“三过家门而不入”。

安家落户成语故事(成语故事过门不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