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何回复(杂谈说说老话)(1)

文郭秀江

“饱汉不知饿汉饥”,是句“老话”。

打小时起,就不时地听大人说起一些“老话”。 那时不大懂,听也就是听了。上学后,老师不讲那些话,便以为是那些“老话”没文化。到了文革,那些“老话”不仅仅是没文化,还属于旧的传统观念,得与之决裂的。归于四旧范畴,必须扫除的。

十年后,动乱结束,经济体制改革,世事沧桑,被公有制培育的观念失去了土壤。人到中年,已至老年。老辈所经历的大都经历了,老辈没经历的,也尝试了。渐渐觉得,小时听得那些“老话”,有生活依据,有普遍性,总结精练,可称经典。

“饱汉不知饿汉饥”,就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体验,总结的一句“老话”。

最奇葩的例子恐怕就是那位晋惠帝,大臣向他汇报饥荒,百姓没饭吃。他很奇怪,曰“何不食肉糜”。想来那位大臣只能无语。

听说我们一位官员是这么评价近年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的:房价不高,只要有人买,就不高。说这话的人,你能想象他是掏自己腰包,享受普通人的售价买的房子吗?我们也只能无语。

饱汉和饿汉的感觉不可同日而语,就容易把事情弄叉劈。

那些价格司的官员们,如果能体谅平民百姓的收入水平,何以把药品价格离奇到如此高昂。

城管者如能体谅失业者生活的艰难,对地摊的扫荡何以迅猛如虎。

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何回复(杂谈说说老话)(2)

那些虐待残害老人的保姆和看护,若能想象人老都会那么艰难,怎么能下去凶残的罪恶之手。

由此可以看出,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其实,饿汉虽饥,并不贪婪。

对寻医问药的百姓,不必医院大楼有多堂皇,不必有多少专家教授。只要回归正常的医药价格,只要医护从业者有普通的职业道德即可。过去那些乡卫生院,企业医院,设施很“古朴”,却能基本解决普通百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教育应着眼一代人,而不是一小群天之骄子。优质教育资源被集中又集中,精致了几点,荒芜了大片,从根上就分出了三六九等。所以,平民百姓的家长为孩子能上所重点,疑心竭虑,可怜可叹。而那些象牙塔里毕业的孩学子们又去向了哪里?

社会期盼均衡教育资源,以惠及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

无人超市,无人出租车等等,对这些无人那个无人的实施推广,我老是认识不到有什么必要性?或曰“节省人工成本”,我们需要节约的成本恐怕大有潜力可挖,不必尽在最底层百姓的就业饭碗上打主意。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抱怨收入低微,但需要有个就业岗位,用劳动换饭吃,这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形象,力气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别老想着作秀。

高铁自然是快且舒适,可如果省下的时间,挣不来多花的票钱,绿皮车仍大有存在的意义……

和谐社会值得期盼,应该是饱汉和饿汉的共同理想。

2020年7月

饱汉不知饿汉饥如何回复(杂谈说说老话)(3)


本文图网络,致谢!欢迎关注百荷书房,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