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晓冰 水寒说语文

(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你对学以致用的认识和理解(学以致用的用到底是个什么)(1)

按: “学以致用”是个很不错的词,如果学了不能用,那学那些东西干嘛呢?这是每个人看到这个词之后最通常不过的反应。我当老师,常常被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学这个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有时候比较容易,可以立刻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有时候却比较困难,想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什么时候容易回答,什么时候不容易回答,关键就在对这个“用”字的理解上了。今天所讲的“夫子论学”系列的第五讲就专门谈谈“学以致用”这个问题。

这个内容是我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即时整理,但“说明”部分只是我讲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简略的纲要,说明不到四百字,但我讲了有一刻钟之久,所以,如果想做一般的了解,读一读文字说明即可,如果想有更为生动,更为鲜活的体验,可以在做家务,洗衣服、刷碗的同时,打开音频,花上十几分钟,听一听录音。我个人的建议是读一读,也听一听!

本次讲解的《论语》则如下:2016-3-2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第十三》第五章

译文参考: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以政治任务,却办不通;叫他初始外国,又不能独立地去谈判酬酢;纵是读得多,有什么用处呢?”

补充材料:

1.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读<论语><孟子>法》

译文参考:程子说:“读《论语》和《孟子》,如果不能从中体悟出人生的道理,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即使读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2.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又只是此等人,便是未曾读。”

译文参考:程子说:“现在的人不会读书。就好比如《论语》,没有读的时候他是这样的人,读了之后还是这样的人,(没有任何的变化),就是和没有读是一样的。

说明: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一则夫子主要谈论学以致用的问题。古代的外交中的辞令主要用《诗经》中的语言来应对,如果不了解《诗经》,当然不能很好地读懂相应的外交辞令是什么意思。反过来说,如果熟读《诗经》,但无法用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内政外交之中,仍然是“虽多,亦奚以为。”但是为了防止学生狭隘地将“学以致用”的“用”理解为“有用”或者“实用”,甚至进一步简化为凡是考试的就是有用的,不考的就是没有用的。于是引用了程子谈论《论语》中的两句话,谈这种学以致用,绝不简单是实用或者有用,而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并列举了世界知名大学人文学科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季羡林先生研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例子来说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仅有物质的实用的追求,还要有更好的精神的审美的思想的追求。

说明:头条号无法发语音文件,所以,想要听语音的请移步到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强烈建议您听听课堂的同步录音,比文字更生动更接地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