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公文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的“晴雨表”。在各类文体中,公文是与政治因素关联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文体。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版(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分享)(1)

1. 公文属于科学文章的应用文体。

2.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用来办理公务、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3. 公文的分类:按公文的行文关系划分: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泛行文;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划分:指令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告知性公文、实录性公文、多用性公文、商洽性公文;按照公文的来源划分:外发公文、收进公文、内部公文;按照公文的秘密程度划分:绝密公文30年、机密公文20年、秘密公文10年、普通公文;按照公文的紧急程度划分:特急公文1天内处理、急件公文3天内办理完毕、常规公文一周内不超过15天;按照公文的地位划分:法定公文、普通事物性公文;按照公文的适用范围划分:通用公文、专用公文;按照公文的载体形式划分:纸质公文、磁介质公文、光介质公文。

4.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下属机关发送的公文。这类公文一般包括命令、决定、决议、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和意见(下行)。

5.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例如请示、报告、意见(上行)。

6. 平行文是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往来的公文。此类文书常用的有函、议案以及一些通知。

7. 泛行文是指面向社会,没有特定的主送机关和行文方向的公文。常用的形式包括公告、公报等。

8. 指令性公文:指各级领导机关或领导者个人名义制发的,用以施行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包括决议、命令、决定、批复、指示性通知;

9. 报请性公文: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请求指导和批复的公文,包括请示、报告、意见(上行)等;

10. 告知性公文:指公开发布重大事件、重要事项,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的公文,包括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通知性的函。

11. 实录性公文:指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整理而形成的公文,如纪要。

12. 多用性公文:包括函、批复、意见、通知。

13. 商洽性公文: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的公文,如函。

14. 外发公文:指本机关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公文。

15. 收进公文:指本机关收到的外单位发来的公文。

16. 内部公文:指本机关制作并在内部使用的公文。

17. 纸质公文:是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公文,是使用最为普通的公文。

18. 磁介质公文:是以磁带、磁盘、磁鼓等磁性材料为物质载体的公文,如录音文件、录像文件、计算机文件等。

19. 光介质公文:是以感光材料如胶片等为物质载体的公文,如照片公文、微缩胶片公文、光盘公文等。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版(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分享)(2)

1.1公文的特点

1.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用来办理公务、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文。

2. 公文不能抒发个人情感,表情达意。要客观。

3. 公文的格式,有惯用格式和法定格式两种。

4. 惯用格式,是在长期的公文处理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没有严格的限制。

5. 法定格式,是权威机关以法规或者国家标准的形式规定的。

6. 公文的作者只能是法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法人代表或第一领导人。

7. 公文只能由法定的作者发出。

8. 公文的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规范和约束作用、宣传和教育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版(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分享)(3)

1.1公文的一般格式

1. 用纸格式: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型纸(210mm×297mm),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2. 印装格式:文字符合一律从左到右横写、横排。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公文要双面印刷,左侧装订。

3. 字体和字号: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4. 行数和字数: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1.2公文格式各要素

1. 公文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大部分。

2. 版头部分:是指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以及红色分隔线等要素。

3. 主体部分:是指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破罐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