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从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咏柳》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样好地柳树之歌了。

贺知章和李白有什么典故(仙风道骨最长寿诗人贺知章)(1)

唐朝大诗人,贺知章,浙江萧山人。他八十六岁寿终正寝,可以说是自古至今个时代最长寿的诗人。

贺知章率真赤诚,似闲云野鹤般的世外高人,又有仙风道骨般的处世境界。他出入官场五十年,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一路高升,且一直在中央做官,从未遭受贬斥,可谓官中完人。其为官之道值得深入研究。

据《唐才子传》记载,其为官期间,未尝有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等劣行。他能本真待人,在皇帝面前也能游刃有余,仕途通达,可见贺知章的人格魅力了得。

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常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贺知章的确是深得魏晋风度的高士,在当时为世人所倾慕。

那个时候,李白、杜甫,当时都是他的粉丝。李白、杜甫等人都是读着贺知章的诗长大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和李白有什么典故(仙风道骨最长寿诗人贺知章)(2)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和当时的名流都耳熟能详。

李白入长安,在紫极宫见到贺老。李白当时四十出头,贺知章已是八十有余。小李面对贺老很是恭敬,拿出《蜀道难》给贺老师看。李白长得“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见李白容貌奇伟,再看完这首诗,拉住李白的手,叹曰:“你是天上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啊!”

贺知章并且非要和小伙子痛饮三百杯,没带钱也不打紧,解下身上所佩金龟换酒。看来李白可能也是身上没钱,就好意思让贺老做东啊。李白也不会抢着埋单啊,眼睁睁看着贺知章“金龟换酒”。此事成为千古佳话。

贺知章和李白有什么典故(仙风道骨最长寿诗人贺知章)(3)

李白对贺知章称呼其“谪仙人”的评语很是看重,多少次在诗里以此自称。这虽是有些自夸,也可见贺知章当时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对这样的忘年知己,李白是真动了感情的。其一,我想是贺知章不因地位、年龄的悬殊,对李白的欣赏提携;其二,是被贺知章谑浪笑傲的才学人品所吸引。

李白后期的文风与性格,应是受了贺知章影响的。公元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深情难舍,作《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和李白有什么典故(仙风道骨最长寿诗人贺知章)(4)

贺知章回乡不足一年便仙逝道山,李白闻知后怅然作《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贺知章慧眼识玉,他当初称为“谪仙人”的小伙子,从此在中国诗坛上孤峰横绝,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贺知章和李白一样,也是个“醉里乾坤是吾乡”的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是多么醉态可掬的一个老头。

《唐才子传》记贺知章“善草隶”,每每牛饮之后,便索要纸笔狂写诗文,纸尽而止。很多人趁此机会,收藏了不少贺知章的字,就此发财。可惜其草书只有《孝经》存世。

贺知章晚年请返乡里,舍宅为观修道。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太子以下百官应制和诗,出城饯行,他享受的尊崇荣耀无以复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