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国内上映已近一周,取得了2.7亿票房,预计最终落点在4亿左右,只到《八佰》的一个零头。

这部从年初就被全世界寄予救市重望的大片,在“拯救电影市场”这件事上,大概率要败北了。

影片成本超过2亿美元,至少需要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才能收支平衡。

现在看来,不赔钱就算万幸。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

既然票房平平,那么单纯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电影,《信条》又如何呢?

有人觉得这是诺兰的又一力作,也有人认为,这是把诺兰拉下神坛的烂片。

在中外两个最大的影评网站IMDb和豆瓣上,《信条》得分7.9、7.8,在他的11部作品序列中,倒数第二。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

可见在大众层面上,《信条》的口碑已有了定论——它绝对不是烂片,但也未达预期。

当然,目前令观众最困扰的一个问题,可能还是“觉得自己没看懂”。

比如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得了#症遗后条信#;

还有人拿《盗梦空间》做对比,觉得《信条》简直是一团浆糊。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4)

更有甚者,二刷三刷不过瘾,跑到网上找解析攻略。

不少“大神”网友制作了五花八门的《信条》时间线、故事节点概略图。

一眼望去,仿佛让人回到了大学时期被高数支配的恐惧……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5)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6)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7)

从这些图示也能看出来,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

但在我看来,电影实际上比这些牛X解析图容易看懂多了。

《信条》的故事不仅非常简单,而且十分“烂俗”——英雄打败反派,拯救了世界。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8)

这对任何观众来说,都没什么理解门槛。

但你可能会问,那时间逆转、熵增熵减、钳形运动等等科幻概念,是啥意思嘞?

我的回答是——这些,通通不重要。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9)

《信条》的科幻成分,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微弱的。

与其说科幻片,倒不如说它是典型的特工电影——

男主开场进行一项火爆行动,死里逃生后接到新任务,发现大反派是个企图毁灭世界的军火商,然后经过中间人指路,勾搭上反派的老婆,吃个饭打完保镖,游艇帆船泡个妞,再炸个飞机飙个车……

你想到了谁?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0)

如果没有这张图片,相信你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JB——007詹姆斯·邦德。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1)

没错,《信条》从开场第一秒开始,大的故事框架完全就是007模式。

这一点也不奇怪,作为英国导演的诺兰,是007电影的死忠粉。

他曾说,一直梦想拍一部007电影,现在看来,他是把大量007元素放进了《信条》里。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2)

在《信条》宣传期间,诺兰曾向记者表示,“就我的成长经历而言,邦德电影永远代表着最棒的沉浸体验与逃离现实的娱乐方式。我想把这种魅力和能力带进自己的电影,我也想带着观众一起环游世界。”

如果拍摄《信条》的目的仅仅如此,那么诺兰确实做到了。

从奥斯陆剧院到孟买闹市,从伦敦街头到意大利海岸,从越南度假区到加州鹰山,影片呈现了7个国家的热门地标,堪称一部华丽的风光大片。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3)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4)

但诺兰是谁?

在粉丝眼里,他不叫诺兰,他叫诺神!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5)

诺神能满足于拍一部普通特工片吗?必须不能啊!

于是便加入了“时空逆转”的科幻概念。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6)

但这个时空逆转很玄吗?其实它在本质上,还是时空穿越。

男主在未来建立了一个名叫“信条”的组织,派人回到现在,帮助年轻的自己打败反派拯救世界……

剧情跟《终结者》几乎如出一辙。

“信条”组织相当于反抗军,男主对应着约翰·康纳,想要毁灭世界的反派类似于天网,尼尔则是被改写程序的T-800。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7)

我想,现在你会明白《信条》在普通观众和专业影评人那的口碑都不是很高的原因了。

特工间谍玩不过007,科幻概念原来是换了壳的《终结者》。

而《终结者》是1984年的作品,距今已有36年了。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8)

《信条》如果诞生在《终结者》同一时期,那么它是毫无疑问的神作。

但是放到今天,时空穿越的概念早已烂大街了。

《蝴蝶效应》《明日边缘》《时空恋旅人》《X战警:逆转未来》《彗星来的那一夜》,甚至《复联4》《大话西游》和《哈利·波特》里都有类似情节。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19)

不夸张地讲,《信条》≈007 《终结者》。

之所以是≈,而不是=,则是因为它把穿越的逻辑,变得相对复杂了一点。

也就是加了“时间钳形运动”这个概念。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0)

让未来的人穿过一道U型转换门,变成逆向时间。

最后大战时,信条组织分成红蓝两队,一队逆向,一队正向,互相夹击反派,由此制造一方向前进攻,另一方看起来像是撤退、但其实也是进攻的视觉奇观。

这场眼花缭乱的大战,成为让人“看不懂”的重灾区,其实也是因为场面过于混乱,甚至有些失控。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1)

但整体而言,只要能看出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理解时空穿越的大框架,事实上你就已经看懂了《信条》。

大家说的没看懂,并不是没看懂故事,只是没完全理解每个细节上的逻辑。

但台词已经告诉了观众,“别试图去理解它,能感受到就行啦”。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2)

这是因为,诺兰自己也没有完全搞懂!

现有的时空穿越物理逻辑,无法回避“祖父悖论”,既然是悖论,也就意味着科学家都没有解开。

所以诺兰借尼尔之口表示“这没法解释”,只能用宿命论来把整个逻辑给“圆”回去。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3)

不过在我看来,《信条》最大的硬伤,还不是科幻概念陈旧,而是故事和角色退居次席,全都用来服务了这个具有逻辑缺陷的科幻概念。

试想一下,如果抛开辗转多国的绮丽风光、实拍炸飞机的大场面、画面倒放式的视觉奇观,《信条》还剩下什么?

是从主角到反派全员工具人的纸片化角色,和好莱坞流水线式的俗套剧情。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4)

这些问题,我想诺兰并非没想到,而是他被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强大声望给绑架了。

他“被迫”有了包袱,不管拍什么都想要突破,要整点颠覆式的高概念,要不然就好像对不起全球影迷的追捧。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5)

这种心态,在2017年的《敦刻尔克》就已经显露了出来。

别人拍战争片,要按部就班还原历史,诺兰拍战争片,讲究的是海陆空三线叙事,一周一天一小时平行交错。

没有难度,创造难度,也要力求突破。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6)

只不过从成片效果看,《敦刻尔克》确实玩得出彩,开创了战争片的新拍法。

于是去年又有萨姆·门德斯再接再厉,整了个一镜到底的《1917》。

但到了这部《信条》,诺兰捡起自己的老花样,玩弄时间概念,反而有点露怯了。

有网友说,诺兰看待时间的方式,就像昆汀看到了脚——言下之意,他对时间的痴迷已经疯魔过火,以至于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裹足不前。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7)

在《信条》里,确实能看到不少诺兰前作的影子。

比如《致命魔术》,影片开场就告诉大家,所有魔术包含三个基本步骤——

其一“暗度陈仓”,魔术师在盒子里展示一个东西,一副牌、一只鸟或一个人;

其二“风云变幻”,魔术师把看似平常的东西变得神秘莫测,比如让人凭空消失;

其三“拨云见日”,把消失的东西再变回来。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8)

不难发现,从《盗梦空间》到《信条》,诺兰的高概念科幻片,也全都在遵循这三个步骤。

《致命魔术》中,安杰有个执念:没人在乎躲在台下的人,那个消失不见的人。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29)

这句台词跟《信条》里男主那句“没人感激那个没有爆炸的炸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表达的是奇迹、正义很多时候是由被忽视的人创造出来的,岁月之所以静好,是因为有无名英雄阻止了炸弹爆炸。

在《致命魔术》里,这个英雄是被安杰杀掉的100个复制体,在《信条》中,这个人是默默支持男主、为他牺牲的尼尔。

这也是结尾略显仓促的兄弟情的真相。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0)

至于《信条》跟《盗梦空间》的相似度,那就更高了。

它们都是上来就抛出一个高概念(时空逆转&盗梦),然后通过各种实体化的道具和细节(U型门、逆向子弹&造梦机、陀螺)进行佐证,最后主角熟练运用概念内的准则,完成任务或打败反派。

就连钳形运动的概念,也出现在了《盗梦空间》里小李子画的草图上。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1)

可以说,诺兰是把科幻概念,以相对可信的逻辑落实到影像上的最厉害的导演。

只不过相对于《盗梦空间》里层层递进、形成闭环的缜密逻辑,《信条》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2)

不过话说回来,以上的批评也好、褒扬也罢,都基于两个大前提——《信条》的导演是诺兰,以及今年是2020年!

对于诺兰,我们确实有更高的要求。

他是当今好莱坞为数不多拥有“特权”的导演,可以不受制片厂限制,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这种特权,好多荣誉加身的大导演都没有。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3)

然而“特权”是建立在优质的作品和出色的商业成绩之上的。

这两样失去任何一样,特权便可能不复存在,这也是好莱坞的残酷之处。

我只能希望诺兰能尽早扔掉“偶像”包袱,跳出“时间管理大师”的人设——毕竟我们最期待的诺兰作品,永远都是下一部!

这也许才是信条简单的解读(其实你看懂了信条)(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