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服的纹样其实有很多都是从自然界提取出来的,或者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想象。后来又通过对花鸟鱼虫进行归纳,让人们想象的东西赋予形状,注重了精神上的表现。
【植物纹样】
1)忍冬纹
据蜗蜗了解,忍冬是一种蔓生对节出叶的药草,三四月开花,初开为白色后转成白色。到了冬天叶不会凋谢,所以才有了“忍冬”的称号。
(不了解的蜗蜗说个俗称--金银花,是不是有印象多了)
忍冬纹则是由忍冬草发展出来的植物图案,它是东汉末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开始被人用在物体上的装饰,盛于六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流行的这种植物纹,此时都还是很清瘦和程序化,一般为三叶片和多叶片。
因为它越冬不死,所以也会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说是用来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代表了容忍,坚毅的品性。
2)卷草纹
其实汉代的铜镜编织就是卷草纹的前身,在这时候唐代演化成了复杂的卷草,但是因为这种纹路盛行于唐代,所以也叫唐草纹。(这是由我们前面介绍的唐草纹发展而来的纹路)
这时候的纹路植物茎连续波卷,以波浪线与切圆线相结合,以S型为主茎,结合枝叶,花果等,多采取牡丹的枝叶,用多变的线条来做成纹样。
【动物纹样】
1)联珠纹
联珠纹是由一个个小的圆珠组成,通常都是圆珠排成一条线或者围成一个圈(所以蜗蜗觉得这种纹路最好判断~)
而且这个纹路除了你想到的圆珠之外,还会包围着一些猪蹄的纹样,也都会用常见的联珠内呈现对称的动物纹样,比如常见的纹路里面有狮子头,马,鹿,龙凤等。
我们所说的联珠纹是在魏晋南北朝由中亚传入中国,在中国经历融合后逐渐发展成我国传统的图案,在隋唐的时候也是发展为了鼎盛~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像胡服中见到的就是联珠猪头锦纹,这种野猪是波斯武力的象征。
在后期这种纹路也是有演进的,比如后期出土的文物,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丝绸,里面就有一篇联珠对龙纹绫带着“景云元年”(710年)的题记。
而且这里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出,我们对这个有了更快的改进,从单层直接变成了双层的圈子
其实关于联珠纹的历史,蜗蜗建议想了解的袍子可以去看看,联珠纹真的经历了很多的转折,才变成我们现在出土看到的样子,传统图案的演变真的是蜿蜒又有趣~
2)饕餮纹
这种纹又称作兽面纹,在中国漫漫的长路上,这种纹路多的是浓厚的神秘色彩,所以在整体的服饰上,使用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种纹最常出现的是青铜器中,盛行在史前,商代西周初期的时候。就算是饕餮,也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重点突出正面的造型。
头上有角,角下是眼。其实看过这个纹路的袍子肯定是知道的,这个饕餮纹通常将眼睛做得很突出,又大又圆。
具体原因还是因为古人认为眼睛是最能代表神的,所以在眼睛上下了特别的功夫。
饕餮的刻画,也是具有了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也有着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特征,也反映着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
其实蜗蜗觉得关于饕餮纹的传说,大家也可以去《吕氏春秋 先识》看看记载,评论区互相分享呀!
3)蝉纹
蝉纹也是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之一,寓意着吉祥,也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玉器的装饰上。在史书《论衡 无形》中还有记载过,蝉的蜕化称为“复育,意味着死而复生,羽化登仙~
而蝉纹出现在帝王的通天冠以及菩萨的头冠上,这时的蝉也象征着缠绵情爱,多子的寓意。
蝉纹也分三种: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变形蝉纹。青铜器上的蝉纹,大多都是垂叶形三角状,腹部有节状,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的是长形的蝉纹,有足也是以云雷纹作为地纹。
据了解这是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是在鼎,爵的流上,或者盘子上,其实也说明了蝉纹和饮食的关注,大约有着饮食清洁的意思。
所以说蝉出现在不同的容器上,意义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也都象征着祝福和美好之意。
其实除了蜗蜗所说的,除了植物动物之外,其他的云朵,汉字,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象征,蜗蜗想在评论区看到你们的回复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