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自入关以后,首次尊封先帝妃嫔,出现在顺治时期。

《实录》中顺治九年十月,“以二太妃尊号礼成,上御太和殿诸王群臣、行庆贺礼。”此处的记录,用的称呼是“太妃”。然而在“太妃”也就是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的册文中,称呼是“皇考大贵妃……皇考淑妃……皇考懿靖大贵妃……皇考康惠淑妃……”,册文中并没有出现“太”字。

(二)第二次尊封太妃,出现在顺治末

顺治帝打算加封皇祖努尔哈赤的妃子博尔济吉特氏,但是还没有行尊封礼,顺治帝崩,康熙帝即位,所以尊封典礼就在康熙初年举行,此次册文中,是“尊为皇祖寿康太妃”的表述,有了“太”字。而在康熙朝的相关史料中,对于懿靖大贵妃的称呼,目前可见的有“太宗贵妃”“懿靖大贵妃”,没有看到有称她“太妃”的记录。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1)

(三)康熙朝

在康熙十二年,对于健在的顺治帝妃嫔的尊封,目前看不到册文,但是在《皇朝文典》的祭文,以及实录中的记录,都是用的“皇考xx妃”这样的称呼,没出现“太”字。不知道当时的口头称呼是怎样的。结合当时宫中顺治帝庶妃里面,有塞姆肯额涅福晋在世,额涅就是母亲的意思,她还被记录为色木根母福晋,所以,对于淑惠妃、端顺妃的称呼,很可能也会是母妃或者妃额涅之类的。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2)

(四)雍正朝

雍正初年,尊封了几位先帝妃嫔,从册文看,贵妃佟氏→皇考皇贵妃,和妃瓜尔佳氏→皇考贵妃,……尊封的几位妃嫔,都不太“太”字。在一些零散可见的宫中记录来看,她们的封号中也没有写“太”字。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3)

(五)乾隆朝,这是比较混乱的一个时期。

1.首先从《实录》《文典》的册文、祭文来看。尊封的皇祖妃嫔,在实录中有“加封圣祖仁皇帝四太妃,为寿祺皇贵妃、温惠贵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具体的封号里面,没有太字。这次的四篇册文,《皇朝文典》里没有收录,我们也暂时不能得知册文里是什么情况,但是在《实录》里,寿祺皇贵妃去世后,乾隆曾称呼她“太皇太妃”,《皇朝文典》祭文,对她的称呼更是史无前例,比如“寿祺太妃皇贵妃”。至于另一位温惠贵妃(后尊封皇贵太妃),《皇朝文典》中的册文、祭文关于她的称呼,则有“温惠皇贵太妃”“惇怡皇贵太妃”等,也没有整齐划一。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4)

2.从《实录》《文典》的册文、祭文来看。尊封的皇考雍正帝妃嫔,在册文中,则一概没有出现过“太”字。这一情况出现在裕皇贵妃、谦妃这里。裕皇贵妃先是“皇考裕贵妃”,后尊封“裕皇贵妃”,乾隆帝称呼她为“母妃”而非“太妃”,有时也有“裕贵母妃”这样的称呼。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5)

(六)嘉庆朝

1.嘉庆帝尊封了一位“婉贵太妃”,在谕旨中说尊她为“婉贵太妃”(当时她是婉妃),但是册文中是“尊封为皇考婉贵妃”,不带太字。只不过从谕旨来看,对她的口头称呼很有可能是“婉贵太妃”。

2.这一时期,从《皇朝文典》祭文来看,即便是没有尊封为太妃的,称呼也有太字,比如惇太妃、恭太嫔,甚至连贵人都有太字的尊称,比如寿太贵人,颚太贵人……

(七)道光朝—咸丰朝

这一时期,尊封太妃制度似乎出现了一个过渡……

1.道光帝即位之初,尊封先帝諴贵妃为諴禧皇贵妃,尊封的册文里依旧不带太字,称“皇考諴禧皇贵妃”,在升平署档案里,也是諴禧皇贵妃的称呼。

2.道光二十六年,先帝的如贵妃钮祜禄氏,尊封为如皇贵妃,进而在咸丰帝即位之初,如皇贵妃钮祜禄氏再进尊封,成为如皇贵太妃,从皇贵妃→皇贵太妃,应该说,她才是第一例。册文里也是“如皇贵太妃”。

3.咸丰初年,道光帝的皇贵妃→康慈皇贵太妃,琳贵妃→皇考琳贵太妃,这两位的册文里也带了“太”字,也就是说,从咸丰初年起,皇贵妃→皇贵太妃,贵妃→贵太妃,这个小小的“太”字需要加进官方的正式称呼的话,已经需要正式的尊封了。即便,皇贵妃加不加太字,死后都是谥号 皇贵妃,贵妃加不加太字,死后也还是贵妃。

太妃为什么不能称臣妾(太妃和皇考太妃)(6)

(八)此后,在同治、光绪、宣统时期

咸丰帝的丽妃→丽皇贵妃→丽皇贵太妃,祺贵妃→祺皇贵太妃,都为了这个“太”字而单独进行了一次尊封。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宣统帝溥仪及其退位后的时期,同治帝的三位皇贵妃,由溥仪在大婚前夕尊为皇贵太妃。

由此可知,清宫尊封太妃的制度,从入关后到宣统时期,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模糊的递进式的变化的,在尊封高位阶的太妃时,在“特晋隆称”也就是加“太”字方面,越来越讲究,也越来越规范。

有的书中说,“皇考”“皇祖”不能与“太”字并存,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比如,《实录》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存在。

“……翊坤元而赞化。播媺重闱。体巽顺以含章。扬芬中禁。爰稽懿典。懋贲温纶。皇祖如皇贵妃钮祜禄氏。德秉柔嘉。性成淑慎。式仪型于图史。雅副徽音。协矩度于珩璜。虔修内职。椒涂佐治。翚衣彰茀禄之华。兰掖凝庥。螽羽衍桐封之祚。宜申隆礼。用表芳馨。谨以册宝尊封为皇祖如皇贵太妃。……”

“……化佐坤仪。令则早宣于兰戺。礼隆巽命。徽音聿播于椒涂。爰考彝章。式崇显号。皇考康慈皇贵妃。温恭秉德。淑慎垂模。度著珩璜。侍宵衣而矢恪。仪昭圭璧。式星掖以流徽。璇闱表翊赞之勤。久隆恩眷。彤管协臧嘉之颂。益茂芳型。宜奉崇仪。用彰懿范。谨以册宝尊封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

“……坤仪翊化。徽音夙播于椒庭。巽命扬庥。宝篆聿辉乎芝检。式稽彝典。敬奉鸿称。皇考琳贵妃。昭德珩璜。禔躬绳矩。位崇九御。佐袆衣而禀职无愆。誉蔼六宫。标彤管而秉心有恪。载惟懿美。宜晋荣褒。谨以册宝尊封为皇考琳贵太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