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粤西山区,山脚下一处大棚里,满地鸭子嘎嘎直叫见有人参观,村妇岑梅金格外热情,“鸭苗、饲料、技术、收购都有专门公司负责,我只喂养,每只鸭能卖7元钱,一年能挣5万多元”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奔着发财的路前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奔着发财的路前进(拉着你的手奔着小康走)

奔着发财的路前进

初春,粤西山区,山脚下一处大棚里,满地鸭子嘎嘎直叫。见有人参观,村妇岑梅金格外热情,“鸭苗、饲料、技术、收购都有专门公司负责,我只喂养,每只鸭能卖7元钱,一年能挣5万多元。”

岑梅金曾一度陷入困境:丈夫离弃、女儿幼小、父母年迈。肇庆市住建局扶贫队进了村子,帮她盖房子、搭鸭棚、联系公司、垫付资金,让岑梅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岑梅金所在的广宁县宾亨镇坑仔口村是广东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720户,75户是贫困户。经过3年对口帮扶,全村有劳力贫困户全部脱贫,去年村集体收入近12万元。春江水暖鸭先知。岑梅金鸭棚里传出的笑声,折射出广东省这些年扶贫开发的显著成效。

帮扶“双到”,精准脱贫

扶贫是场攻坚战。

2013年,广东延续“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策略,让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78个县区,均制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11524名干部进驻2571个贫困村,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更加注重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要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

深圳科创委干部陈晓青被派到粤东陆丰市八万镇,对口帮扶新葫村及46个贫困户。陈晓青发现,这里虽然资源匮乏,菠萝却是金黄香浓、甜酸适口,但因缺少销售渠道,卖不出价格。他与同事研究决定,向农民提供种苗、肥料,传授种植技术,牵线对接深圳销售企业,开辟网络销售平台。

新葫村菠萝一上市,果然供不应求。现在,全村菠萝种植面积达1200亩,收购价稳定在每斤3元以上,一年产值400多万元。“一个菠萝改变了一个村。”

精准扶贫,项目很重要,干部更重要。

第一轮扶贫工作结束,云浮市公安局干部苏振华已经59岁,并获得“省优秀驻村干部”称号,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但他忘不掉山村里渴望致富的村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第二轮扶贫征程。

罗定市石西村村民李金汉因接连遭受生活打击而自暴自弃,经常赌博闹事。苏振华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帮他筹措资金办起养猪场。李金汉深受感动,痛改前非,不仅将养猪场办得小有规模,还带领村民养猪、种植佛手,成了村中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

6年来,苏振华奔走在罗定市80多个山区贫困村寨,共筹措资金3000万元,帮助这些贫困村彻底改变了落后状况。村民一段时间不见他,就四处打听:“苏警官是不是调回去了?”忆及这些,苏振华忍不住鼻子发酸:“山里人实在!我大事干不了,就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吧。”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3年来,广东各地帮扶贫困村项目7.06万个、贫困户项目184.9万个。全省相对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220元,较帮扶前增长了一倍多;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10万元以上,是帮扶前的5倍多。

产业“嵌入”,连片致富

发展种养业,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办法。罗定市围底镇陀埇村地少人多,村民收入一直不高。对口帮扶的佛山市三水区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提出,放弃种植低经济价值农作物,改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佛手果,采取“公司 基地 合作社 村委会 农户”的模式,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罗定是农业大市,抓住特色农业扶贫是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罗定市委书记万木林告诉记者,除了大面积种植佛手果,罗定还发挥优质水稻、肉桂、罗竹、油茶、有机蔬菜等产业优势,带动6000多贫困户增产增收。

紫金县义容镇联光村也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帮助村里成立恒荣农业开发扶贫公司,由帮扶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代表组成董事会,统筹村务、发展经济。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成为公司股东,自己转为职工,规模化种植有机食品,全村土地效益提高10倍以上,村民年收入最低的也超过两万元。

粤东潮州市抓好特色农业的同时,力推工业创新。在潮州枫溪区陶瓷工业创意园,记者见到了大量潮州陶瓷与中山市古镇灯饰的“结合品”——陶瓷灯具。据介绍,中山古镇与枫溪区结成了“帮扶对子”,利用其灯饰产业优势,开拓陶瓷元素的工艺台灯。这种对口帮扶不是“拉郎配”,而是遵循市场规律,根据产业匹配度进行“嵌入式”帮扶。目前,中山15个镇与潮州22个产业互补的乡镇“喜结良缘”,对口帮扶。

新一轮扶贫开发战役中,广东要求珠三角六市与粤东西北八市结对,推动产业聚集和节约集约发展。全省建起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引进项目3629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各地涌现产业帮扶、旅游帮扶、转移就业帮扶、资产收益帮扶、金融帮扶、教育帮扶、生产资料帮扶、基础设施帮扶、民生保障帮扶、移民搬迁帮扶等一批成功模式,充实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

“如果欠发达地区都能陆续涌现一批50亿元、100亿元规模的工业园和中心镇,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何愁贫困问题不能解决!”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

注重“造血”,持续发展

广东扶贫开发从未止步。1986年,广东开始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1997年,全省提前3年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建立动态贫困标准,不断提高贫困线水平。2008年,全省基本消除年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扶贫对象。2012年,广东第一轮“双到”扶贫结束,以2500元为扶贫标准,3407个贫困村、36.7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5年,广东第二轮“双到”扶贫收官,以3480元为扶贫标准,20.9万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全部脱贫,没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基本社会保障范畴。为此,广东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2.95亿元。“‘双到’扶贫解决了‘帮扶谁、谁帮扶、怎么扶’的问题。”广东省扶贫办主任梁健说,“双到”扶贫第一轮重在“输血”,第二轮重在“造血”、形成长效机制,做到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

佛山对口帮扶云浮以来,集中精力培育氢能产业,引进佛山飞驰客车集团、加拿大巴拉德集团、中国中铁建设投资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对接,布局建设氢能源整装客车生产、氢燃料电池模块、高纯氢气生产装置建设、加氢站及综合配套等项目,总投资超12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配套生产3000辆氢能源客车,使云浮成为全国最大的氢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帮助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转移,脱贫致富。

“资金是对口帮扶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但决不是简单地‘砸钱’。”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负责人刘国平说,没有足够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广东发展的“短板”,广东把区域协调发展视为乡村脱贫致富之本,从铁路、公路、水路等多方面,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广东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快速推进,粤东西北部交通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的省内两小时工作生活圈。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回落到0.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7∶1。

目前,广东正按照“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建立全省大数据扶贫信息化、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乡镇扶贫工作站、社会扶贫对接工作等平台,建设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