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如何科学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 谭 涛
评价一词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具有双向评价的作用,既评价教师又评价学生,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下不仅需要重教,更需要重育,所以评价的方式有了更为明确的侧重点,教师“教”的过程需要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渗透“育”的内容,在八九十年代都比较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育”的手段就比较单一,甚至有些“罚”的现象存在。在体育课中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如何评价一堂课教学效果是需要科学的依据。目前素质教育是主流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不管怎样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形成需要社会的生存技能与良好的健康心理,对于体育课而言体育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拥有健康的心理,具有克服困难勇于面对的积极心态。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就要思考如何产生积极的评价而展开,对于这样的思考,我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学科教学法和经验法进行一些理念的提升与转变。
一、运动技能掌握角度
体育课所教授的内容主要以运动技术为主,一般的基本运动技能也包含在内,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分化比较明显,学生对于动作掌握程度水平程度也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现象,在体育课中要针对多元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设定,特别是利用运动迁移理论来进行运动技术的教学,在教学中通过相似动作的水平迁移和具有难易程度不同的垂直迁移来进行内容的安排,在实际的经验教学中我认为对于体育课教学效果中运动技术评价要体现去繁琐变简单,过程层次分明,特别是利用触类旁通的方式进行,既有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又产生积极的探索欲,才是运动技术评价的重要点,这也是奥苏贝尔提倡的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这样才能内化知识,为其所用。
二、运动强度角度
一节好的体育课还要具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需要负荷的刺激才能完成,运动生理学中也指出身体在一定的运动负荷刺激下,身体各机能器官才能有机的协调配合运行,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强度决定了体育课的锻炼价值,过弱和过强都会失去锻炼价值,但是运动强度的评价也要具有科学性,运动强度的评价手段主要是通过脉搏来进行宏观测量,少年儿童的最大心率:HRmax=220-年龄,中等强度的心理一般为120-160之间(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超过180次/min强度就稍过大,所以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进行调控,使之呈现出波动现象(放松与运动有机协调)。鉴于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只能采取宏观法进行检测和评价,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心率、主观感觉程度(RPE)和学生宏观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体育管理学角度
有效的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节体育课也是一项管理,包括人员、内容、物资和调控等方面。体育课也体现了管理的三大有效职能(计划、组织和控制),所以有效的体育课程一定有有效的课堂管理措施。在评价体育课的时候主要以课堂组织、内容安排、课堂调控,有效反馈和控制方面进行评价,体现体育课堂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育”人渗透方面
教育手段不仅重教,更要注重“育”的渗透,体育课既是身体的锻炼又是心理健康提升的重要载体,在体育课中“育人”的地方无处不在,如:如何克服困难、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如何与人交往和如何遵守规则等等,学生在体育课中要同时适应多种情况,既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又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抗挫折的能力。同时体育课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有的独特“育人”形式,可以说体育课时其他课程育人形式的补充和延伸,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其重要的内容,培养内心强大社会适应力强的学生是体育育人的重要目的。所以体育课的“育人”方式渗透也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如何上好一节体育主要从运动技能、运动强度、课堂管理和育人渗透方面进行思考,明白体育课的本质特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达到既提高身体素质又达到育人的目的。
本文来源:本文系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谭涛老师投稿。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