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兔合理利用

要充分发挥优良种公兔的作用,实现多配、多产、多活,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首先,青年公兔应适时进行初配,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性欲,降低配种能力。公兔的性成熟早于体成熟,初配体重为成年体重的75%~80%,初配年龄要比性成熟晚0.5~1个月。一般来说,初配年龄小型兔为4.5~5月龄,中型兔为5.5~6月龄,大型兔为6.5~7月龄,巨型兔为8~9月龄。其次,公母比例要适宜。商品兔场公母兔比例以1∶(8~10)为宜,种兔场公母兔以1∶(4~5)为宜。一些规模化兔场若采用人工授精,公母比例可以达1∶(50~100),能大大降低种公兔的饲养量。

养兔技术家兔管理的六个基本原则(种公兔配种管理要点)(1)

一般而言,兔群规模越小,公兔所占比例越大;兔群规模越大,公兔所占比例越小。再次,要控制好配种强度,不能过度使用。强健的壮年种公兔,可每天配种2次,上、下午各1次或第2天上午重复1次,配种间隔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冬季配种时,上午可将时间推迟到9:00~10:00时,下午可提前到5:00~6:00时。夏季配种时,上午可提前到6:00~7:00时,下午可推迟到8:00~9:00时。连续使用2~3天后休息1天;体质一般的种公兔和青年公兔,每天配种1次,配种1天休息1天。在配种旺季,可适当增加饲料喂量,保证种公兔营养。

如果种公兔出现消瘦现象,应停止配种1个月,待其体况和精液品质恢复后再参加配种。在长期不使用种公兔的情况下,应降低饲喂量,否则容易造成种公兔过肥,引起性欲降低和精液品质变差。为改善配种效果,宜采用重复配种和双重配种的方式,提高母兔受胎率。最后,要做到“五不配”,即达不到初配年龄和初配体重不配,食欲不振、患病不配,换毛期不配,吃饱后不配,天气炎热且无降温措施不配。

养兔技术家兔管理的六个基本原则(种公兔配种管理要点)(2)

二、定期检查精液品质

为保证精液品质,对种公兔精液应经常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日粮是否符合营养需要,饲养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种公兔是否可以参加配种,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精液品质不良的种公兔。在配种旺季前10~15天应检查1次精液品质,特别是秋繁开始前,由于夏季高温应激,对种公兔精液品质影响较大,及时进行精液品质检查有利于减少空怀。

三、控制疾病

兔笼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洗刷消毒。除常规的疫病防治外,还要特别注意对种公兔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治,如公兔的阴茎炎、睾丸炎或附睾炎等,对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种兔要及时治疗或淘汰。

养兔技术家兔管理的六个基本原则(种公兔配种管理要点)(3)

四、作好配种记录

在种公兔的引进与选留时应结合其父母、半同胞、同胞的生产成绩,对其作详细、全面的检查,以得到准确的评分。有条件的兔场应该建立健全种兔的系谱资料,避免近亲交配而导致的生殖器官畸形和性腺发育不全。配种时,一定要按配种计划进行,不能乱交滥配。记录配种公兔耳号、笼号,与配母兔耳号、笼号及配种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