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是三国时代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作战规模仅次于赤壁之战的大战。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汉中之战完全是刘备一方的表演:诸葛亮妙计频出,半夜擂鼓吵得曹操睡不着觉;黄忠斩了夏侯渊,张飞大败张郃,赵云空营迎敌,吓得曹军自相践踏……最后,魏延还一箭射中曹操面门,使得老曹两颗门牙从此光荣下岗……

总之,刘备在汉中之战完全就是顺风顺水,而且胜得是不费吹灰之力;而曹操却是一败再败,最终只能在“鸡肋”的军令声中铩羽而归……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我们知道,在之前的每个战场上,刘备差不多是“逢曹必输”,几乎每一次和曹操大军正面对抗,都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难不成,仅仅时隔数年时间,刘备就能屌丝逆袭,有如神助一般,反过来将曹操打得屁滚尿流,满地找牙?

自然,小说只是小说,为了让剧情更出彩和迎合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不可避免地会虚构甚至篡改一些史实。

历史上真实的汉中之战,到底又是什么样?我们还先抛开小说的渲染成分,从各种史料记载出发,来好好分析一下,关于这场战役的真相。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于赤壁之战大破曹操之后,收复荆州各郡。刘备以荆州为根据,进而攻占益州。

与此同时,曹操击败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攻占张鲁占据的汉中地界。汉中与蜀中相接,曹操进军汉中给刚刚易主的蜀中百姓带来不小的震动,传蜀中一日数十惊。

司马懿劝谏曹操可趁机攻占蜀中,但曹操后方却发生叛乱。曹操留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镇守汉中,并让张郃进犯巴西。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斩(汉中之战)(1)

建安二十年(215年)镇守荆州的关羽与孙权发生矛盾,孙权派人袭取荆州,刘备率军支援关羽。而此时张郃深入巴西,已经攻打到宕渠一带。刘备忙与孙权讲和,湘水划界后,率领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

张郃退走后,刘备在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下,率领大军攻打汉中。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斩(汉中之战)(2)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屯兵固山,做出要截断曹洪后方的样子,但被曹休识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蜀军兵力尚未集结之时袭击吴兰,雷铜、吴兰等战死,马超、张飞于是退走。

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许都的联系,但被徐晃击败,死伤甚多。

七月,刘备亲自率军停留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 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

刘备派军趁夜火烧夏侯渊军队的外围鹿角。夏侯渊派张郃守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南围鹿角。刘备调一万多兵马分为十部,猛攻张郃,张郃亲身搏战,刘备一时难以攻克。夏侯渊分兵去救援张郃。刘备派黄忠攻打南围鹿角。此时的南围鹿角,夏侯渊正在率领400曹军精兵修复鹿角,黄忠乘着地势高,鼓噪大喊,一战就将夏侯渊斩杀在南围鹿角。黄忠又趁机攻向十五里之外的夏侯渊军营,夏侯渊军队因为丧失了主帅而迅速溃败。益州刺史赵颙等,也被黄忠军斩杀。

夏侯渊战死后,汉中曹军惶恐不安,郭淮、杜袭等推举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以安众心。张郃率军驻守阳平关。

刘备军在攻克夏侯渊后,打算渡汉水来攻郭淮,郭淮部下见己方兵力过少,难以匹敌,建议郭淮可依汉水结阵。但郭淮却认为这是示弱,应该远离汉水结阵,趁刘备军半渡时袭击。但刘备见到郭淮的结阵方式,没有渡水。

三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汉中地界,进驻阳平关。

刘备踌躇满志,说即使曹操亲自前来,也不能改变什么,自己一定会拥有汉中。刘备在山上扎营,占据险要,固守不战,与曹操对持。

曹操来争汉中,将数千万囊粮草搬运到北山囤积。

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杨洪以汉中是益州咽喉,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劝谏诸葛亮在这种时候应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时黄忠在赵云营内。黄忠见曹操运送了这么多的粮草,于是建议赵云可以去劫取。但曹操的囤粮重地,应该是有重兵把守,为谨慎起见,赵云与黄忠约定期限,然后再让黄忠领兵去劫粮。黄忠逾期未归,赵云率领轻骑前往接应,正与曹军相遇,曹军紧追不舍,直到赵云营前,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赵云设有伏兵,引军退走,赵云趁机反击,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死伤极多。 (详见汉水之战)

后来,刘备开始主动出击,派刘封于阳平关前叫阵,曹操大骂刘备常派义子出战,称自己可用黄须儿曹彰来与刘封一战。曹操于是派人去召曹彰来援汉中。

五月,曹彰日夜兼程,赶至长安。但曹操已经撤出汉中。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结束。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

其实对于刘备来说,汉中之战是他第一次在与曹操的正面交锋中取胜。虽然只是惨胜,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能够从之前的“逢曹必败”,逆袭到今天这种局面,也算是很不容易。至少,刘备在这一战中实现了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拿下汉中,并奠定今后蜀汉立国数十年的基础……

只不过,这一切都来得太晚。辛苦奔波,四处征战了一辈子,临到老来才拿到地盘,这对于岁近花甲,接近那个年代人寿命极限的刘备来说,无疑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英雄迟暮,盛年难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刘备还能有时间去完成“志在天下,中兴汉室”的梦想吗?或许,这个梦想,仅仅只是梦想,只能默默陪伴刘备,长眠于永安宫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