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胃肠镜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种病变叫做“胃肠息肉”,但是胃肠息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查出肠息肉就不需要切除呢,而有的则需要切除治疗。今天跟大家讲讲胃肠息肉。

有的人在体检前,并没有特殊的感觉,或者仅仅是感觉饭后胃胀,经过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有息肉时要根据活检结果再看需不需要切除,一般在操作时为避免息肉继续变化,多数情况下息肉都会切除。

肠息肉根据发病原因大体分2种,第一种肠息肉通常因为肠道黏膜局部的炎症引起,选择抗生素即可治疗,无需切除。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肠息肉在治疗后半年左右需要进行复查肠镜。

胃肠息肉切除要住院吗(胃肠息肉必须切除吗)(1)

在肠道中还有一种息肉,有癌变的可能,一经发现需要迅速做切除处理。腺瘤样息肉是肠黏膜局部组织的增生,在切除处理前需要做活检病理检查。对于肠息肉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要切除处理,但是这跟息肉是否癌病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定期检查胃肠镜的同时发现息肉等病变要遵医嘱进行检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下,老年胃病似乎成为每个人的标配。胃息肉虽然不如肠息肉常见,但是也很常见,胃息肉是指镜下可以看到的胃粘膜凸起物,病因多由于黏膜的异常增生。胃息肉在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异性的表现,有不适时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同时有时症状与息肉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贲门处的胃息肉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大多时候胃息肉不具备特异性的症状,让人们忽视或是误以为是胃肠不适,因此,大部分胃息肉是在健康检查或者临时的体检中发现。

当人们拿到检查报告显示“胃息肉”时,常常会以为是胃癌。同样胃内的息肉也是根据他们的病检报告来确定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需要进行哪些治疗。为什么人们会长胃息肉?目前而言并不是很明确,从临床上看可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息肉的癌变与否跟息肉的大小、形状、个数、发生位置,发展情况等都有关系,如果是胃息肉的直径大小<1厘米,在个数不多的情况下,定期做检查,监测它的生长速度。如果是没有特别的改变,增加间隔时长继续观察即可。但是如果胃息肉的个头较大,病检显示息肉无蒂,属腺瘤型息肉,需要立刻切除。如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的“巨型”息肉,则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除。对于有查出过息肉的患者们,给到的建议是不管切不切除,都要定期做好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