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21日讯(记者宋一枫)8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北林区东津镇老砖厂,只见院内一处高大的土堆上长满了茂盛的蒿草,土堆下,几位工人正在挖土装袋,来自龙江县的一位购土客户正等着装车绥化蓝天生物质设备制造公司经理高向朝告诉记者,这种“土”是一种生物菌肥,是由秸秆与猪粪进行生物发酵而成,这种肥比市场上的化肥及普通的农家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价格更便宜,市场非常看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秸秆怎么发酵成有机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秸秆怎么发酵成有机肥(生物质发酵技术让秸秆变肥还田)

秸秆怎么发酵成有机肥

东北网绥化8月21日讯(记者宋一枫)8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北林区东津镇老砖厂,只见院内一处高大的土堆上长满了茂盛的蒿草,土堆下,几位工人正在挖土装袋,来自龙江县的一位购土客户正等着装车。绥化蓝天生物质设备制造公司经理高向朝告诉记者,这种“土”是一种生物菌肥,是由秸秆与猪粪进行生物发酵而成,这种肥比市场上的化肥及普通的农家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价格更便宜,市场非常看好。

变秸秆为生物菌肥的技术拥有者是中年专家臧青旺,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微生物系,并在日本、荷兰等国留学多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秸秆转化生物肥还田技术应用。2013年,他来到北林区东津镇,将这种技术进行试点应用,获得成功并注册了“禾青源”牌生物菌肥商标。

据介绍,此种技术不受时间、气候、环境、场地限制,且成本极低。将回收的田间秸秆露天堆放,洒上生物菌发酵液,三个月时间,秸秆就会变成生物菌肥,如果秸秆掺加农家粪肥一同发酵,效果更佳。

去年以来,进行秸秆打包压块的高向朝面临着成本高等诸多瓶颈问题,一直寻找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出口。今年初,他遇到了“单兵作战”的臧青旺,二人彼此各具优势,遂强强联手,进行合作。高向朝负责秸秆收集,臧青旺负责秸秆发酵成肥,然后二人共同开发市场。

因秸秆生物菌肥含氮磷钾8%以上,含有机质达40%,有益菌每克超2000万,所有客户试用效果超乎想象,市场迅速由北林区东津镇扩展至肇东市尚家镇、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山镇、哈尔滨榆树镇、依安县、龙江县、鹤岗市所属县区及内蒙古、河北等地。他们以销定产,秸秆生物菌肥订单由原来的2000吨,增至今年的10万吨,田间秸秆处理面积也由原来的4000亩扩展至现在的16万亩。

高向朝介绍,秸秆肥料化不仅收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转化的生物菌肥还可卖钱,并最终实现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真正的循环经济。同时,秸秆生物菌肥还具有防治根腐病等功效。

河北壹淀园林科技公司因梨树大面积患根腐病,百余名植物医生医治三年未见成效,今年3月试用“禾青源”生物菌肥后,梨树根腐病治愈率竟超70%。近日在河北肃宁召开的根腐病治理评定会上,“禾青源”生物菌肥一下收获了5万吨订单。

省农科院专家跟踪实验分析数据表明,“禾青源”生物菌肥还可根治马铃薯创痂病,抗氧化程度超24小时,而且可增产20%以上。今年,北林区津河镇马铃薯种植大户李学成试用“禾青源”生物菌肥后,马铃薯长势良好,未发生任何病害,还有一个月就可收获马铃薯,丰收已定。

今年,铁力市的平贝种植户也是“禾青源”生物菌肥的受益者,不久前收获的平贝亩均产量达4300余斤,较往年增收超60%,亩均收益超15万元,“禾青源”生物菌肥的增产功效让平贝种植户们心里乐开了花。

秋收将至,我市各地又面临秸秆禁烧回收等难题,而高向朝和臧青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秸秆生物菌肥转化的推广工作。

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大文章

紫微

近几年来,对于如何处理秸秆,成为各地头疼的一个问题。秸秆不出地,影响农民下一年的春种;想运出来又需要不菲的成本。于是农民们选择简单地一把火烧掉,结果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当年在农村能源领域唱主角的秸秆渐渐成了“鸡肋”。

环保行业有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那么如今的问题,就是我们还没有为秸秆找到一个能唱一出好戏和大戏的合适角色。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天我们重点推出的这则报道,就是试图为解决“秸秆出路”问题提供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范例。

秸秆占作物生产量的50%以上,是一种极为丰富的、并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大量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特别是对缓解我国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矛盾,弥补磷钾肥不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秸秆可做燃料,可做为饲料,还能利用它生产沼气等清洁能源。绥化蓝天生物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采用“生物质发酵”专利技术,推出“碳基菌肥”项目,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该项目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工艺流程简单,不受时间、气候、环境、场地的限制,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在田间地头就可完成“秸秆转化成高效有机肥”的操作。所形成的“松针黑土”般的菌肥,不仅可作为商品肥进行销售创收,还可就地还于田间,大幅度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效遏制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导致的土地退化。该技术有效克服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所带来的成本高、肥田起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短板。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尚未充分利用的农产品资源。秸秆还田不仅是净化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措施,而且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弥补投入氮磷钾肥的不足,促进农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秸秆如何还田才能形成最大化的综合效益,这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大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绥化“蓝天”公司采用的生物质发酵技术,是一种秸秆还田的优化方式,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生物质发酵技术,实现“秸秆转化碳基菌肥”,经过近两年来的试验性运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极为显著。从目前来看,这是解决秸秆出路问题的一个比较经济有效的路径。不仅如此,这种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的技术,如果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仅能为农民和公司带来现实的经济收益,培肥地力,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而且一直困扰我们的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这篇秸秆综合利用的大文章,我们应该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