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字伯施,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无论是他的文学成就,还是他的政治功绩,那都是令后人敬仰。而他本人也是深受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也正是这个原因,也使得他在初唐时期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写下了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特别是他的一首《蝉》,更是连当时的李世民读了都爱不释手。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1)

其实唐诗里关于描写蝉的诗作比比皆是,可是虞世南的这首却又是别具一格,通篇不仅描写得生动有趣,更是还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所以如此经典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错过,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只要能够真正地把诗作中的那一份哲理为自己所用,相信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定能够起到帮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2)

虞世南写这首诗时正时由于参加一次盛大典礼活动,当时的李世民诗兴大发,于是令自己手下的大臣,每个人都赋诗一首。于是诗人信手拈来,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也使得此诗成为了唐诗里咏蝉最出彩的一首。整首诗清新脱俗,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可是写得极为生动有趣,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3)

蝉原本是很普通的一种动物,可是经过诗人这么一描写却是立马充满勃勃生机,而诗人也正是借用蝉来阐述人生,表达了一种远大的志向,以及自己高尚的品德。这种细腻的描写,也令他的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最终成为了一首后人难以超越的咏蝉诗。

虽然后世的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蝉》,但是很显然,无论是意境,还是那一份哲理,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那都是无法与虞世南的这首相媲美,整首诗可谓是如诗如画,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而这样的作品无论过去读过了多少遍,只要再次读起,那都是会被作品中的那一份深情的描写,以及哲理所感动。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4)

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生动有趣,短短的两句更是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一整天都在树上,垂下它的触须吮吸着甘甜的露水,而蝉发出的响亮声音,更是从梧桐树枝上传下来,从而也是响彻了整个大地。这两句看似写得很平淡无奇,但是我们结合下面的两句,此时会发现这两句同样充满了诗意。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5)

第三四句写得就更加的唯美,也更加的有哲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正是由于在树枝的高处,才使得它的声音能够传得很远,并不是凭借着秋风的力量。这最后的两句更是由景入情,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能够看得远,而想要站得高,那就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要有真才识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虞世南十首经典诗(虞世南的这首蝉)(6)

虞世南流传下来的诗作并不多,但他的这首《蝉》,则又是别具一格,通篇不仅抒情,更是句句经典,然而那一份深刻的哲理,也最是能够打动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能够从中感悟到这一份哲理,并且为自己所用,相信对于自己的人生一定是会有帮助,也一定是会受益终生。而我们在这首诗中,除了感受到那份唯美,以及哲理之外,还有就是诗人的高尚的品德。那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他此诗能够受到皇帝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