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将有大雨到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诗句背后的气象知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句背后的气象知识(民俗俗语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诗句背后的气象知识

(1)缸穿裙,大雨淋

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将有大雨到来。

(2) 化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当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3)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4)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小水珠,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5)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作用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时,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6)瑞雪兆丰年

由于雪不是热的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防止热传递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7)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吸收不到热量,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8)水火不相容

物体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的物体温度降低;同时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9)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10)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

(11)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早上和中午温差比较大,沙石的比热容小,容易快速放热和吸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