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楔子,就是指的小说的引子所以,《红楼梦》的楔子,实际上就是指的小说第一回里从开头直到“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部分内容,作用就是向读者介绍这部小说的来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楼梦详细讲解:红楼梦专题系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详细讲解:红楼梦专题系列

红楼梦详细讲解:红楼梦专题系列

所谓楔子,就是指的小说的引子。所以,《红楼梦》的楔子,实际上就是指的小说第一回里从开头直到“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部分内容,作用就是向读者介绍这部小说的来历。

这篇楔子的大意是这样的:

当初女娲补天时曾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但她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顽石被她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某日,这块因补天不得而遭抛弃的顽石被一僧一道化作一颗宝玉携入了红尘。后来,一位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来到青埂峰下,看到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记述了自己红尘中所经历的一段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往事。在听罢顽石讲述其创作主旨之后,空空道人便将这部《石头记》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楔子的最后部分写道: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很少有人会对《红楼梦》的这篇楔子做更多的思考,一般都是按照胡适的说法,认为顽石与空空道人应该是曹雪芹分设的两个假托,故而《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以及《金陵十二钗》只是书名不同,内容无甚差别。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原本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怎么会因为看了《石头记》居然改变了自己原有的信仰,弃道教而入佛门了呢?而且还是从一个“空空”的道士变成了一个“情”僧。更有甚者,他还把《石头记》改名为了《情僧录》。

根据汉语字典,“录”作为名词的含义是指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例如,某某语录即指记载某人话语的书册;某某回忆录是回忆某人言行或相关事迹的书册。因此,某某录应是记载有关某某言行事迹的书册。这样的话,《情僧录》显然就应该是指记载有关情僧言行事迹的书册。

《石头记》原本是由一块被抛弃的没能补天的顽石写的自传,空空道人只改了个书名,就把它变成了一部描写自己情僧事迹的书册。这哪儿还是什么“情僧”呀,简直就是一个剽窃他人作品的“盗僧”啊!

看来,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空空道人当作是一个道士,那么楔子的这段内容实际上就根本讲不通了。那不把空空道人当作道士又会怎么样呢?

其实,关于“空空道人”四个字,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它是指的那种并非空口无凭而道听途说的人。其中第一个“空”是“没有,并非”的意思;第二个“空”是“凭空”的意思;而“道”则是“说”的意思。所以,“空空道人”直译过来就是指一个并非凭空讲述的人。而对于这样一个并非道士的“空空道人”,在读了《石头记》之后成为了一个情僧,我们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一个并非凭空讲述《石头记》的人,当然就应该是一个亲身经历过《石头记》中那些“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人,故而也就必然是《石头记》这部自传的作者本人。其实仔细想来,也只有《石头记》的作者本人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把一块顽石的红尘经历变成一个情僧的言情故事,并将《石头记》这个书名直接改为《情僧录》。可见,所谓的“空空道人”或“情僧”其实都是指的那块被抛弃的没能补天的顽石;因而所谓“情僧的录”,其实就是“石头的记”。

《石头记》不仅曾被改名为《情僧录》,而且也曾被改名为《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但从楔子中我们又发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只是书名改了,里面的内容则与《石头记》没啥不同;但《金陵十二钗》就不一样了,不仅书名不同,而且内容也是让一个叫曹雪芹的人花了十年时间对《石头记》增删了五次才得到的,甚至还重新撰写和分配了里面的目录、章回,与原本的《石头记》显然产生了很大差别。

因此,按照《红楼梦》楔子的描述,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即我们如今看到的《红楼梦》)与原本由顽石写的《石头记》已经不能被看作是同一本书了,《金陵十二钗》只是曹雪芹根据《石头记》改编的一部作品;曹雪芹不仅不是原著《石头记》的作者,甚至也不是那块被抛弃的没能补天的顽石,他仅仅是一个改编人而已。因而无论原著《石头记》里的那位代表顽石的主人公,还是改编后的《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他们在小说里的经历都应该与曹雪芹及其家族无关。

显然,如果各位能稍微客观地读一下《红楼梦》的这篇楔子,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并非会使人们产生从前那种对《红楼梦》的认识,即《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反映的是其家族兴衰。而人们从前对《红楼梦》的这种认识,其实只是来自于胡适针对《红楼梦》作者的一个猜测。至于到底是该相信《红楼梦》楔子里这些白纸黑字的描写,还是该相信胡适的说法,各位当然可以自行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