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最近流行的小说,描述道:“她身怀三甲,每日都要挺着大肚子去给大夫人请安。”

“身怀三甲”这个说法说法不对,应为“身怀六甲”。这个说法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一卷。形容妇女身怀胎儿。

我国古代用十天干(甲、乙、丙等)和十二地支(子、丑、寅等)相配为甲子、乙丑、丙寅等,来表示年、月、日等的次序。人们认为,其中甲子日、甲寅日、甲辰日、甲午日、甲申日、甲戌日这六个带有“甲”字的日子是“上帝造物之日,不可杀生”,并认为女性在这时受孕的概率比平时高。因此用“身怀六甲”表述女性的怀孕。

在古代为什么怀孕叫身怀六甲(为什么古人称女性怀孕为)(1)

所以古代小说中,经常以这个词代称怀孕,还有一个同义词:珠胎暗结。

《镜花缘》:偏偏媳妇身怀六甲,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蕖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

《初刻拍案惊奇》:“成婚未久,果然身怀六甲,方及周年,生下一子。”

在古代为什么怀孕叫身怀六甲(为什么古人称女性怀孕为)(2)

“三甲”则与科举有关。从北宋起,殿试后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

“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

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

由此看来,“六甲”和“三甲”是不能混用的,否则会贻笑大方。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历史##冷知识##历史有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