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峰纪实
编辑丨峰纪实
自从飞机诞生以来,与之同步发展的空中打击理论便反复强调,空军对于敌后纵深与前线战场的轰炸,是保证胜利的核心因素。
尤其是意大利人杜黑的《制空论》一书中的空中打击理论,在二战当中得到切实的印证之后。世界主流大国就不断专门研发用于对地打击任务的战机。
二战苏联伊尔-2型攻击机
而这种理念发展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催生出了美国的A-10与俄罗斯的Su-25等先进攻击机,并让这些攻击机至今依然在全球多地的战场上大显神威。
中国虽然航空工业起步较晚,但在攻击机上的发展并没有落入下风,也发展出了一款强而有力的攻击机——强-5。
强-5系列强击机
这款从诞生就伴随着传奇色彩的强击机(攻击机),不但是空军发展史中曾经装备最多的战机,也是发展与改进型号数量仅次于歼-7的战机系列。
在那个艰难时代,强-5战机对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中国空军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专门为其拍摄了一部名叫《飞行交响乐》的军旅情感电影,讲述强-5幕后的故事。
而中国军迷们更是亲切的称呼强-5为——“五爷”。
当时少见的彩色故事片
强-5研制的初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多次跨海登陆岛屿作战当中,对前来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苏制伊尔-10强击机那强大的火力十分眼热。开始探讨要研发属于中国的强击机,最终讨论议案在1958年的3月,由空军提交给当时的航空工业部门。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考虑喷气时代战机的需求,于是将新式战机定位于学习同时期的苏联研制一款喷气式歼击轰炸机。
苏制伊尔-10强击机图纸
艰难的研制过程这项在当时看来无比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当时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最初项目代号“雄鹰302”。
虽然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成功仿制了歼-7战斗机,有了一定喷气式战机的设计经验,但洪都航空在当时还只是个生产老式螺旋桨飞机的航空机械厂,研制新战机的任务不亚于从零开始。
强五早期全尺寸木质模型
设计总师陆孝彭真的是天纵之才,在如此艰难困苦的局面中,带领团队仅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初步设计与全尺寸木质模型的搭建,并于1960年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图纸绘制工作。
不过因为当时国际整体环境的剧烈变动,中国开始全力推进两弹一星计划,导致洪都大量的人员被抽调,强-5的研发历程差点数次腹死胎中,最艰难时强五项目全员只剩下14人。
正在吊装测试的强五
好在当时强-5的总设计师陆孝彭率领团队咬牙坚持,指挥团队开创“三结合”这一洪都今后的优良传统,保住了强-5的研制进度撑到了曙光乍现的那一刻。
在60年代前期,中苏关系迅速恶化,我军十分需要一款能够从空中突击,执行大规模反坦克集群计划的空中战机。
于是在1962年,强-5研制项目争取到了三机部的支持,为强-5争取到静力测试的资格,但在1963年6月强-5原型机参加静力测试时,原型机在全机悬空加载实验中,在未达到预定极限时,就在巨响中裂成两半,这对于在场的测试人员打击不小。
静力测试的强五
好在当时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提供了鼓励与具体支持,使得测试人员鼓起信心开始排查,从而查清原因来自于错用实验钢索,重新提起信心进一步展开研制。
终于1965年6月4日,新中国第一架强-5从机场迎着绵绵细雨飞向祖国宽广的蓝天。1968年11月强5战机正式投产,开始批量列装中国空军。
新中国第一架强-5基础型
强-5具体技术与参数型号强-5由于在设计中有着对于高速低空突防的要求,所以一反常态地采用了当时中国战机少见的两侧进气道,机体设计也采用锥形机头与按照跨音速设计的蜂腰状机身等先进技术。所以导致这款单座双发超音速轻型攻击机,外形在当时的中国显得非常的亮眼。
强-5
全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长16.73米,高4.51米,采用两台涡喷-6发动机,最大起飞质量有11.3吨,作战半径达到了400~6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12马赫,最大航程1200千米。驾驶室舱上采用装甲包裹设计,大大加强了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飞行员的安全性。
机身设计上借鉴了歼-6,机翼、起落架、驾驶舱的设计上又借鉴了米格-19,这样不但节省了研发时间与经费,还在气动与操纵布局方面避开了诸多技术难点。
强-5俯视视角照片
在武备方面,强-5配备有2门23毫米机炮,分别布置到左右两侧翼根部。机身中后部设有内部弹仓,可携带两枚500公斤常规航弹。
机翼下有6个挂载点,可携带航弹、副油箱、航空火箭弹与空对空导弹。腹部则有四个挂点,可以携带250公斤的航弹。强-5充足的武备布置,在当时可谓是中国空军的“空中炸弹卡车”。
强五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强-5跟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机相比,在超音速性能上确实逊色不少,所以当时能不能执行空中突防任务,打击有着完善防空体系的大规模装甲集群,还是一个未知数,为此强五生涯中,最为传奇的一幕便上演了。
强五甲型狂飙一号
中国第一枚“狂飙一号”战术氢弹在执行实验任务时,携带氢弹的强5甲型因为投弹机构故障,只得进行惊心动魄地带弹着陆。
当时飞行员杨国祥独自驾驶飞机,带着起飞时离地不过二十多厘米“狂飙一号”氢弹,沉着冷静地完成了降落任务,并于一周之后圆满完成新中国第一次战术氢弹的投放任务,成就中国空军史上的一段佳话。
狂飙一号
强-5系列发展型号种类除却基本型号与执行投放氢弹强-5甲型,之后海军更是改进出可以低空贴海突防投掷鱼雷的强-5乙型。之后又基于空军发展需求,陆续推出强-5I、强-5lA 、强-5Ⅱ系列型号。
而伴随着西方蜜月期的到来,中国陆续与西方国家在航空领域展开合作,持续改进推出强-5M、 强-5K与出口型的强-5C。
强-5C
1991年海湾战争后,中国又研发了符合现代化战争需求,能执行精确打击需求的强-5D、强-5E、强-5F、强-5KJL等系列型号,这一系列都具备挂载与引导精确制导航弹和反辐射导弹能力,都可以加装激光瞄准吊舱。
强-5
而最新型号的强-5J,则是中国空军改装的双座喷气式教练机型号,用来代替老旧的歼教-6教练机。
通过这些繁杂的机型,可以看到强-5系列,在空军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上一个被中国空军魔改的机型,还是一代“神机”歼-7。
强-5系列
2012年停产强-5系列如今依旧老骥伏枥,歼16性能高超但短时间内无法替代强-5系列虽然在国内外取得不错的战绩,通过自身优异的低空低速飞行性能与许多二代战斗机打个平手,并凭借着一身强度惊人的机体,经常上演周身弹孔安全降落机场的情景。但二代机毕竟是老机型,无法跟得上现代战争的潮流。
强-5系列
所以中国也接连研发歼轰-7系列、歼-7E、歼-10系列等战机用来替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人发现,虽然强-5的生产线已经停产,但是中国空军一直拖到2017年才完成了最后一部分攻击性型号的强-5退役封存计划。
要知道那时歼-20都已经开始量产了,空军为何拖这么久呢?
强-5机群
强五对地攻击的性价比。歼轰-7虽然在各方面性能比强-5超出不少,但在低空操纵性与打击性价比上,还真比不上强-5,要知道歼轰-7毕竟是为了搭载反舰导弹突袭航母而研发的战机,其低空对地打击能力必然不突出,其身上发生的数次事故,大多出现在低空低速阶段也应证这一点。
强-5
歼-7E则是因为其自身为轻型歼击机的机型限制,机身上无法加装过多的装甲,没法做到像强-5那样的优良防护与结构强度,极易在对地打击时遭到敌人隐藏的单兵防空导弹或防空炮火打击而损失。
强五宣传图
至于歼-10系列,这位选手是纯纯的空优战斗机,拿去执行对地任务本身就有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且造价远超强-5,效费比实在是过于不划算。
但有人就说了,那么歼-16呢?这款堪称中国战机中各方面性能最为全能的作战飞机,制空、对地、袭海改装版本甚至还可以发动电子战,可谓是样样精通,这款也无法替代强-5系列吗?
强-5系列投弹
答案是不能!
因为歼-16整体性能再怎么强,在前线投掷精确或无制导航弹还是要看效费比的,就算2016年量产后,中国空军也不可能像采购强-5那般,随意装备价格高昂的歼-16战机。
而且让歼-16去执行高风险的前线近距离对地打击任务,这不是拿屠龙宝刀去凿石头吗?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歼-16
现阶段中国空军早已不是当初战机捉襟见肘的“吴下阿蒙”,经过数十年的厚积薄发,如今的中国空军早就是体系健全战机如云,让对手刮目相看的存在。
作为前线的执行近距离对地攻击任务,强-5系列是能够完美胜任的,其型号中有可以携带WHD-7型激光制导吊舱,使得强-5获得了使用红外、电视和激光进行制导追踪目标的能力,可有效探测13-22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展台上的强-5
在配合上中国研发制造的雷石-500J型激光制导航弹,能够在十二公里外投放,通过识别照射点,引导滑翔精确打击目标。
弹药投放性价比远远高于歼轰-7与歼-16,新型的强-5完全可以与这两款形成高低搭配,组成由歼轰-7与歼-16执行远程空中打击,由强-5使用激光制导或无制导航弹,执行近距离战场火力支援与遮断的优秀体系。
而且最新一批的强-5生产于2012年,使用年限依然十分充裕。直到强-5真正的对手悄然登场。
综上所述,强-5系列才一直拖到2017年歼-20开始量产时,才黯然陆续退役封存入库。
强-5美照
强-5真正的对手真正终结强-5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空军手中种类齐全的无人机部队,以攻击系列和翼龙系列为例,这两个系列无人机都可以执行大航程高风险的前线作战任务,且由于机载电子设备更先进,能够搭载适配更多的先进弹药,凭借优异的火控能够执行察打一体计划。
由于无人机可长时间滞空,可以对前线目标执行持续跟踪打击。其在作战效率上已经完全超过了老旧的强-5系列。
这才是强-5系列被慢慢取代的原因。
翼龙-2无人机航展展示,可以看到弹种上十分丰富
结语纵观世界上,各国近地支援战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趋同演进。
各国都希望拥有一款价格便宜、维护简单、皮糙肉厚的飞行单位,用来执行前线空中对地火力支援任务。
这点可以从美国拥有了专门强化对地攻击的四代机战机F-35后,美国国会因为军费问题,仍然迟迟不愿退役完手中的A-10攻击机,就可以得出老式攻击机的未来远远没有终结,其依然可以凭借着低廉的造价与先进的弹药,继续在战场上叱诧风云。
这样的案例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强-5这款54岁的轻型老战机,会被新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单位所取代。毕竟无人机造价便宜、生产周期短、易于维护。用来替换有人强击机这种容易出现战损的单位,自然是显得十分的划算。
随着未来中国军工推出更多先进的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系列,用更强的火力蹂躏对手阵线时。想来强-5系列战机身为前辈,估计也会在机库当中露出欣慰的笑容吧。
没办法,谁让未来战场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与无人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