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千秋#

在还没去过簋街时,簋街于我来说,一直都以想象中的传说存在着。

后来听朋友说,所谓簋街,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它只不过是景城的一条美食街。

相对于南锣鼓巷的厚重历史与各种风格的酒吧,簋街的“麻辣小龙虾”当为首推,实际上很多外地人,也是奔着这麻辣小龙虾去的。

啊呜,麻辣小龙虾不错呀,这么有名,肯定好吃吧?我要去,我要去。

簋街简单介绍(你可去过北京著名餐饮一条街)(1)

听完朋友介绍,常被称为吃货的我,瞬间坐不住了。心里那个后悔呀,肠子都快悔青了。

我后悔,之前数次来京,竟然每次都把去往簋街的日程,安排在最后,抱着有时间就随便去下,没时间就算的那种心态,以至于数次阴差阳错,没有成行。

这次在京学习期间,有京地朋友来探班,又提出去簋街,并告知我,现在的簋街已不仅仅是夜食者的天堂,它还是京城夜文化的一部分,你作为文化人儿,一定要去探寻,不在意吃了什么,而在乎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被如此诟病,我必得放下一切去奔簋街。

当于下午五点多钟,旁听完《人民文学》编辑老师,给他学生讲的小说辅导课,我便恋恋不舍地和朋友一起打车,前往簋街。

帝都的五点多钟,正是拥堵的晚高峰,只看到一辆辆小车如蜗牛般前行。熟悉路线的的哥,七弯八绕地载着我们到达簋街时,已是华灯初上,确切地说应该是灯笼初亮。

只见每个店铺门前,都亮起了大红灯笼,有古典的、有球型的、还有西瓜型的,不一样的形状,却透着一样中国红的光亮。

可真是红红火火的一条街呀,热闹喜庆,人山人海,像过年似的。先不用问里面的吃食怎么样,就已经醉倒在了这灯笼的海洋。

那么,在北京这块驻有大使馆的地盘,怎么会有这么一条街?又为什么叫簋街呢?真的和鬼有关吗?

这突如其来的被动访问,我之前并没有做功课,只能满腹疑惑地随着朋友前行。朋友并不知我心里在琢磨什么,只是一个劲儿问我,喜欢吃点什么?

簋街简单介绍(你可去过北京著名餐饮一条街)(2)

在没满足好奇心之前,我也只好回答,看看再说。于是我们像逛风景似的,沿着这簋街漫无目的走着,一条街快走到尽头时,揣着心事的我,仍未确定到底想要吃什么。

一个街上全是吃的,选择性太大了,反而最难选择。在朋友的一再追问下,我也只好说,我不知吃什么,还是听你的吧。

因为,初到簋街的我,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和心境都没有闲下来, 我一直在心里琢磨这“簋”字,对美食倒是心不在焉了。于是,任朋友点了麻辣小龙虾、馋嘴蛙等特色菜,并在我的执意推脱下以茶代酒。

等菜的功夫,我很想问问他,这“簋街”的来历,又怕一开口便暴露了作家的浅薄。

谁知朋友就像长着透视眼,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慢悠悠地倒上茶,便对我开讲了。

他说,你不是一直琢磨这条美食街到底是怎么来的吗?咱们边吃边聊,听我这老北京给你叨咕叨咕。

首先是这条街的位置,在地铁北新桥和东直门之间,人们来此地,交通方便,再就是这里毗邻大使馆,可以吸引来老外,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至于这“簋街”的来历嘛,我也没有查过史志,只是道听途说,今天就再说来听听,你权且听之,不要向我考证,因为我不是搞历史研究的,也不是文化人。呵呵。

这个据说哈,据说在清朝鼎盛时期,宫延内的官兵们从宫里偷出珍宝古玩,趁着夜色悄悄到这条街上变卖,时间长了,便成了规模。


簋街简单介绍(你可去过北京著名餐饮一条街)(3)

由于做的是见不得天光的交易,又是在昏暗摇曳的煤油灯下,人来人往都像鬼影似的,故被称为“鬼街”。这街道餐馆的布局也很有特色,你刚才走一圈,有没有发现这簋街的餐饮格局,就像是一个哑铃形状,中间小两头大。也就是说越是走到街道中间越是冷清,最火的人最多的餐馆批而是在东西两头。

这也是我一进街,就急着问你想吃什么的原因,我就怕你越走越容易找一家不怎么好的,我这诚心诚意请你来吃特色,结果你没吃上真正的好食材,又不好意思明说,一直在心里骂我。

哈,谁有那么小气。你请我吃饭,还给我讲了这条街的历史脉络,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我也笑着打趣。

打住打住,什么“历史脉络”,刚已经给你说完了,我这叫道听途说。我又不是学者,哪有什么脉络。不过,你也不能太小看我,关于这“簋”字,我还真知道它是个什么?

噢,那“簋”到底是个什么鬼?我给你满上酒,你快给我说说。

其实这“簋”呀和那个“鬼”没有多大关系,若是沿着我给你说的那故事,就是到了新中国,政府嫌“鬼”字不吉利,便取了这个能谐音的“簋”。

其实,这“簋”字呢,它原本是一种青铜做的盛食物的器皿。专门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煮熟了的饭食。所谓“簋盛饭,鬲炊粥。”在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商代,簋在青铜礼器序列中还是一种主要的器物。

从商代一直到西周中期,此类青铜器的使用都是有严格礼制的,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得按级别,接官职大小来决定你吃饭时,用什么样的器物盛饭,而簋在餐桌上作为搭配器物,必不可少却又不会单独出现,且多以偶数组合出现,而与它搭配的鼎则可以奇数出现。

一般最少的官儿,也就是士人多使用三鼎二簋,咱们以此类推来个倒排,到了卿大夫就是五鼎四簋,各诸侯则是七鼎六簋,到了最权威的阶层——天子,那他使用的就是九鼎八簋,这也暗合了我们今天常说的“一言九鼎”。


簋街简单介绍(你可去过北京著名餐饮一条街)(4)

哎呀,不得了哇,原来你这家伙还真是深藏不露啊,我觉得你这说“簋”说得非常靠谱,我已经打开手机备忘录,备忘了哈,回头要写文章的。对朋友的“簋”之解释,我惊讶地夸奖道。

见笑见笑。我这纯属鲁班门前卖大斧,你就别笑话我了。咱说正经儿的,就说这小龙虾好吃不呀。朋友此刻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便借以龙虾岔开了话题。

为了活跃气氛,我不怎么正经地回应道,“好吃,够味儿,但就是辣”。

不辣能行吗,人家的招牌就是“麻辣小龙虾”。噢,sorry,sorry,really sorry,我忘记了,你其实不吃辣。下次再补一次不辣的吧,反正现在的簋街,有一二百家餐馆,都是二十四小时营业,不怕找不着“不辣小龙虾”。哈哈。

就这么吃着笑着,不知不觉已夜里十点多,朋友建议再去鸟巢逛逛,我推脱已经太晚了,下次再说。

其实是急匆匆地地回到宿舍,急求“度娘”去说说这“簋街”。遗憾的是,搜出众多的传说版本,却没有一个得到过官方的认可。

比较靠谱的当属东直门附近老居民的说法,由于当时此地属于城乡结合部,城门内自然形成了早市,小贩们后半夜开始蹲点叫卖,又用煤油灯取光,黎明前则散开去,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棺材铺和杠房,犹似鬼影幢幢,故被人称为“鬼市”。后又叫 “鬼街”,以“簋”通“鬼”后便有了今天的簋街。

如今的簋街,早已成为北京饮食文化的代表、时尚餐饮的标志,也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向往、一处欢乐,甚至是一段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幸来这里吃吃饭、聊聊天,也算与京城的文化或生活又靠进了一步。

(我是作者舍知堂,欢迎关注交流。我在这里发的所有文章皆为原创,若发现洗稿或者转载不注明出处者,定会投诉并进行法律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