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受党报评论君邀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部正在热播、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

初出茅庐、“认死理儿”的技术工人宋运辉运用看似“象牙塔”的科研方法,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形成论文,最终力挽狂澜,纠偏金州厂引进国外技术的方向,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厂斗戏”;退伍士兵雷东宝作为小雷家生产大队带头人,坚定“让村民吃饱饭”的念头,在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砖厂后,又力排众议开设电线厂;个体创业的杨巡四处闯荡,准备在东北打拼一番事业;宋运辉姐姐、雷东宝的妻子宋运萍性情温顺、通情达理,是弟弟和丈夫的“坚强后盾”,却因一场意外去世……

大江大河2电视剧中刘涛(于大江大河中捕捉浪花朵朵)(1)

在播出过半的剧情中,没有一路开挂的主角光环,更没有完美的人物设定,有的只是一份“不可能,我不信”的执拗,是“选择站在正确一边”的胆识,是“不想辜负这个时代”朴素又感人的宣言。观众时而为“白月光”般存在的宋运萍之死哀婉叹息,时而被小雷家大队里个性迥异的“光棍儿”青年们笑到捧腹,时而会发出“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的感叹。“90后追了这部剧,表示真的想‘穿越’去那个年代看看”,“这剧节奏快,比美剧还好看”,在网络播出平台上类似这样的弹幕留言,反映出这部电视剧受欢迎的程度。

采访制片人侯鸿亮时,他也向我讲述了一个类似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之前我在家看导演粗剪完的片子,我20岁的儿子便产生了质疑,‘你拍的戏有人看吗?反正我和我同学是不会看的’。但是当他在客厅多转几圈、无意瞥几眼之后,竟慢慢地和我一起将剧看完了。”这看似“旧”气质的主旋律年代剧,何以打破年龄壁垒、吸引“新”受众群体,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事实上,年代剧的怀旧不等于“陈旧”,年代剧的“过时”应该蕴藉属于那个年代却仍未过时的精神特质。打通历史与时代的隔膜,让观众有更好的代入感,不仅需要创作者尊重历史的真实与情感的逻辑,更需要塑造能引发共情的人物形象与命运起伏。宋运辉身上那面对不公的执拗劲儿、求知若渴的上进、追逐梦想的锲而不舍,不正与当下年轻人的进取气质一脉相承吗?大寻与宋运辉的兄弟情,雷东宝与宋运萍不求物质、平淡绵长的爱情,不正是从古至今人们共通的情感追求吗?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们那“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不正给予那些处于迷茫、深陷困境的人们一种启迪与示范吗?

大江大河2电视剧中刘涛(于大江大河中捕捉浪花朵朵)(2)

精神上的共鸣必不可少,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要叫好又叫座,还需善于“以小见大”。从细节出发,沉淀出“相信”的力量,让观众相信人物行为的动机、思想的转变、精神的支撑,避免“人物脸谱化”和对题材概念化、模式化的图解。《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在大学政治课坚持给同学念人民日报,正因为人民日报关于高考的社论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这看似“平淡”的行为让观众“读”懂人物内心;《红海行动》中,石头为救人质中弹,临终前佟莉剥糖给他吃,安慰说“吃糖不疼”,那是残酷中的血色浪漫;《十八洞村》中,麻妹一句“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的台词重复了三遍,那是贫困中爱的誓言……《战狼2》里的冷锋、《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与骆玉珠、《亮剑》里的李云龙,这些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物失意着也奋斗着,踯躅着也前进着,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仍有强烈的感召力。

“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提出的创作主张,以现实生活为据,提炼和营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兼具真实性和审美性。如今,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也是时代画卷的执笔者、掌镜人,望见时代“大江大河”的宏观之势,更要捕捉朵朵浪花的微小之姿,方能在澎湃激越中碰撞出主旋律影视创作的新灵感、新思路。

这正是:时代画卷荧屏中,现实生活寻影踪。彼时他心映我心,真情岁岁年年同。大家晚安。

(文 | 王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