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有这样一首奇诗,作者为无名氏,写的内容也不是知名事件,却力压《木兰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诗”。全诗共一千七百八五十五字,通篇叙事,是乐府诗的绝对巅峰之作。铺垫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猜到是哪一首诗了。没错!它就是年年入选人教版中学课本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课本(有家长认为课本该删除孔雀东南飞)(1)

自问世以来,《孔雀东南飞》便受到了名家的一致推崇。明代文人王世贞历来和胡应麟不合,但两人评说起此文来却难得的意见一致,认为此文:质而不俚,乱而能整,是长篇之圣。一篇无名氏之作,能在浩瀚诗海中脱颖而出,并流传至今,其实是不容易的。

2007年后,各地方版课本中的古诗都作了一次大的删增变动,不少经典诗作被删、或被换。其实对此咱们都是能理解的,因为几千年文明确实有太多的经典需要让孩子们接触到,所以时常换一换也是有必要的。

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课本(有家长认为课本该删除孔雀东南飞)(2)

打开厚厚的书

但北京等地将《孔雀东南飞》删掉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多数家长觉得这样做是一种遗憾。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他们甚至认为人教版也该删除此文,他们给出了很多理由,概括起来大概就是以下两点:

1. 此文太长、生僻字也过多,对中学生来说读起来颇有难度,完全可以换上一些朗朗上口的简单作品。

2. 此文说到底就是一场因婆媳关系不合导致的婚姻悲剧,对于这样的负面诗,孩子们没必要接触。

就此事,笔者的态度很明确,这篇文章的精神内核远不只是一场爱情悲剧那么简单,它在任何时候对孩子们都是有正面引导作用的,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再一次捋一捋此文:

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课本(有家长认为课本该删除孔雀东南飞)(3)

首先,虽然是爱情悲剧,但女主人公刘兰芝却是自信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是她的能力,做得了女红,弹得了琴,读得了诗。这是文章开篇时刘兰芝对丈夫说的话,她是如此自信,而且自信地如此有道理。新时代的女性,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自信的魅力。

其次,虽然被休了,但刘兰芝是不卑不亢的。“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是刘兰芝出夫家门时的装扮细节。她明白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所以她要衣着光鲜地离开,这种坚强任何时候我们的孩子们都需要。

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课本(有家长认为课本该删除孔雀东南飞)(4)

再次,刘兰芝身上体现了中华女子的情、义、礼。“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刘兰芝殉情而死是她对丈夫的至情至性;“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这是她与夫家小姑的友情;“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明知道是婆婆逼走自己,但临走时却仍与其拜别,这是她的礼教。

最后,除了女主人公的自信、坚强、和不卑不亢,这首诗也让男子们知道了什么叫担当。当年焦仲卿听闻挚爱投水而亡后“自挂东南枝”,这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情。但酿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度,焦仲卿的无力反抗造成了这一切,这一点对现在的孩子们是有教育意义的。这倒不是让他们不听父母的话,而是让他们在对错已分的前提下,知道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和捍卫真善美。

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课本(有家长认为课本该删除孔雀东南飞)(5)

一篇《孔雀东南飞》写尽了古人对情、义、礼的深刻理解,这种精神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也就是它明明这么长,有如此多的生僻字,人教版都不肯删它的原因。若是现代人仅是把它当成一场婆媳恶斗剧来看,确实枉费了老祖宗的一番苦心。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