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旱、涝、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风防雷电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旱、涝、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风防雷电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大暑”分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期间注意避暑降温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气象专家建议各地需做好持久迎战高温的准备,有关部门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公众最好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注意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防御伏旱不可忽视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来源: 中国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