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哪吒,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前不久《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风还没刮完,今天我们来聊聊哪吒到底是属于哪里。
哪吒的的相关记载
哪吒什么时候传入中土?据了解,最早的记录应该在北凉所译《佛所行赞》(《大正大藏经》第四册,成书在春秋时期)中卷一:“...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哪吒的汉译名,除了“那罗鸠婆”,还有“哪吒矩缽罗”、“哪吒俱伐罗”等,都是“Nalakubara”的音译。
在唐代,毗沙门天的信仰极其盛行。哪吒太子常常出现于与其相关的经典中。也是这时固定了“哪吒太子”的名称,及其为毗沙门天王五个太子中第三太子。在《大正大藏经》密教经典中,哪吒完全是个佛教护法神。
到了宋代,哪吒跟道教有关的故事方才出现。《夷坚志》云:张村程法师,行茅山正法,治病驱邪。...程知为石精,遂持那吒火球结印叱喝云,神将辄容罔两敢当吾前,可速疾打退。这个故事是哪吒同石矶娘娘纷争之事的蓝本。
元明通俗文学中,哪吒完全是天界勇猛的神将。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金吒,次木吒,帅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於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吓一声,天颓地塌;呵一气,金光罩世;砖一响,龙顺虎从;枪一拨, 乾旋坤转;绣球丢起,山崩海裂。故诸魔若牛魔王、狮子魔王、大象魔王、马头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头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鸦,尽为所降,以至於击赤猴(花果山的孙大圣)、降孽龙。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
哪吒成为道教神祗的缘由
宋代,尤其是南宋,很多无名法师活跃,他们的事迹及法术无法探其源流。一方面他们积极地采用道教、佛教两教的咒术,特别是密教,从而使许多佛教神祗流入到民间信仰中。所以哪吒在此潮流中被改变了性格,进而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祗之一。
从宋代到元代,道教采用了很多民间法术,特别是以正一道为主的诸派的统合活动为首。《道法会元》即是对该活动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道法会元》中最被重视的是清微法,但是该书后半部分亦有天心法等许多民间系法术。其中,各种元帅法特别具有民间法的性质。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法术中颇有佛教影响的成分。譬如,摩利支天等神格,很像陀罗尼的咒文。不过,这并不绝对是佛教直接影响的结果。它们首先经民间法师们使用之后,经过一定时间方才影响到道教。因而,并不能简单地说“某是佛教的影响”。哪吒亦是如此,其本来是佛教神,可是在成为民间神祗之后,就被正式列入了道教的神谱。
乩童重视哪吒太子的原因,
刘枝万《台湾的灵媒——童乩》:“...然而虽属中级神,若无人缘,不通下情者,当然靠不住,文弱之神,亦无法抗凶神恶煞,于是乎武艺高强而且法力无边之神明,最为可靠,自然成为乩童之理想守护神。按符合此一条件之神明,当首推太子爷即哪吒,系骁勇善战之少年神,……以及童乩原义“童”之两种心象重复,终于塑成者也。”
另外,应该还有哪吒“割肉”故事的影响。因为乩童常常“伤害自己”,而让别人去瞧。而在神祗当中,伤害自己最深的莫过于哪吒。这个故事的影响大概也是哪吒受乩童欢迎的原因之一。
时至今日才明白,哪吒原来是道教的,小伙伴么是不是也觉得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