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录美好山河的瞬间。

我应该是最早的一批旅行达人,只是后来没有坚持下来而已。2002年冬天,当时读大学,临近放寒假的时候,和宿舍里的兄弟们闲聊,要么放寒假咱们骑自行车回老家吧……,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结果老二立马响应了,骑车回家!我说,行啊,不准反悔啊,宿舍里的其他兄弟们起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我和老二,两个骑车回家。

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1)

大学在天津,我家当时在保定西部,距离天津300公里,老二家在石家庄西部,距离天津将近500公里,这么远,骑车是很费劲,势必要中途留宿3-5日,临近放假了,我有点含糊,跟老二商量,要不算了,各坐汽车大巴回家,轻松回家,得了,别傻呵呵的骑自行车了,老二性格比较执拗,坚持还得骑自行车。当年的年轻人,都好面儿,行,那就骑!我也豁出去了

Day1: 天津到廊坊

从天津到保定、石家庄,最简洁的道路是一路向西,沿着津保高速,奔霸州,走徐水,最近,为什么要绕道廊坊呢?当年也没有导航,连个纸质地图册也没有,我们大一的时候,在廊坊校区读书,大二搬迁到天津,在我们那个直男思维里,回老家,走廊坊市唯一的路途。傻不傻?

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2)

早晨8点出发,天空还飘着小雪花,两个傻乎乎的男生,两辆最简单的二八自行车,驮着着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沿着京津公路,到杨村、奔廊坊……,所幸雪并没下大,半路就停了,否则真不知道会咋样。

中午13点,骑到了廊坊市,吃饭,找了个小旅馆,10元钱一个人,舒舒服服地休息了半天,为啥要在廊坊停留一天呢?两人去了廊坊校区,怀旧了一下。当年的廊坊,城市建设很好,人也不多,是非常干净漂亮的小城市,也是我们大学最初的青春。

Day2:廊坊到高碑店

第二天的旅程,是非常艰辛的一天,从廊坊市骑到固安县城,就已经中午了,在固安县城吃午饭,继续西行。沿途自然是少不了各种拍照,省界处要拍、大河大桥处要拍、庄稼地里也要拍、特色民居前也要拍……,当时我和老二就探讨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廊坊市农村的房顶普遍是坡屋顶?而保定地区的平屋顶居多呢?两地的雨水量,相差并不大的,我俩吵吵闹闹半天,也没争论出个所以然。

老二是山区出来的孩子,从来没见过高速公路,路过涿州的京石高速口,非要骑着自行车上去兜个风,结果刚上高速,就被工作人员给摁那儿了,所幸见我们是学生,也无恶意,就挥手放我们走了,想想也是一个趣事。

下午17点左右,骑到了涿州,冬日天色渐晚,是不是住涿州呢?看国道的指示牌,距离高碑店30公里,趁早一咬牙到高碑店吧,摸黑继续奔吧,两个大男孩也真是胆儿大

到达高碑店,天已经完全黑了,住哪儿啊?四处找宾馆住,80一晚、120一晚,太贵了,超出了学生党的消费标准,正犯愁间,找到了一家那种专门给大货车司机留宿的旅馆,5块钱一晚,便宜啊,住吧!结果呢,被褥都是潮湿的,卫生条件特别差,不过老板还是很好的一个人,给我们加了一床棉被,炉火也弄得很旺,还免费煮了个面汤……,学生嘛,也都是男生,无所谓了,凑合一晚吧。

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记录20年前的一次自由行)(3)

Day3:高碑店到我家

早晨7点,从高碑店出发,沿着107国道一路往南,中午到了徐水,吃了特色的驴肉火烧。看着路标,绕行了保定的外环路,那个圈那个大啊,骑得我,两腿乏力,一度靠着手压大腿,才能坚持前行。

整整骑了一天,本来计划再中途住一宿,但感觉距我家就40公里了,继续拼吧,直到20点多,摸黑到的我家,一敲门,把老妈都吓坏了,儿子你回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心想,若提前告诉你,我们骑车回来,你能让吗?

老二在我家住了两天,好好地休息够了,我把他送到了公路口,望着他骑车的背影,默默祝福他一路顺风。

后话:

老二是比我还要坚强的汉子,我好歹是有他的陪伴,坚持骑了3天车,他呢,自己又单独骑了2天车,才回到石家庄他自己的家。更令人称道的是,寒假开学,他自己又一个人骑自行车6天,从石家庄走衡水、沧州,从另一条路骑回了天津学校。好吧,佩服!

那个时代的年轻学生党,胆儿也大,身体也好,天不怕地不怕,看着公路的路标指示牌,就出发了,其实呢,想想也的确如此,想就去做,否则怎么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您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