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遇见就是缘分(天南海北一定要找到你)(1)

执行干警在派出所为受害人办理案款领取手续。

执行干警在派出所为受害人办理案款领取手续。

面对千里迢迢赶来的执行干警,陕西西安85岁的王先生激动地连声说“谢谢你们”。

这一刻,他得到的不仅仅是多年前因诈骗损失的4万余元,也真切地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

2021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从成都奔赴西安,在辖区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亲手把4万余元的执行案款交到王先生手中。对于执行干警来说,这也是为他们5年多来的寻找和奔波画下一个句号。

新都区法院专委徐勇介绍:“这起诈骗案涉及157名受害人,执行案款310余万元。几年来,我们已经找到了125人,还剩下最后32人未找到。”

作为当年的执行法官,徐勇依然时刻关注本案的进展。他说,等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退,法院将组织专项行动加大执行力度,争取尽快把这个案子执行完毕。

“受害者遍布天南海北”

看着一笔笔犯罪事实和一串串受害名单,新都区法院的执行法官犯起了难。5年前的判决书已经多少有些显露岁月的痕迹,但受骗者的姓名和受骗金额烙印在白纸黑字的表格上,依旧分外清晰。

2016年,新都区法院审结一起电信诈骗案。被告人韩某等29人冒充拍卖公司员工,自2010年开始作案,直到案发落网两年多的时间内,骗取了上百名受害人360余万元财物。其中受骗金额最高达数十万,最少的为一千元。

案件移送执行后,追回赃款310余万元。但如何将这笔资金退还给相应的受害人,却让执行法官犯了难。

“受害者遍布天南海北,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都有。”新都区法院执行干警熊崴如是说。

受害人数量多、分布广,为执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许多受害人由于留存的电话、地址变了,导致无法联系。即使有少部分联系上了,也对法院要退还案款的说法抱以戒心,三言两语便把电话挂断,不再理会。

“经常的情况是,我们好不容易打听到某位受害人的住址,赶过去一看,有的已经拆迁,有的则人去楼空。那种扑空的失落滋味,我们经历过太多次了。”熊崴说。

“我没想到这钱还能回来”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法院执行干警们的步伐不得不慢了下来。在这期间,因为运营商向人民法院开通权限,让执行干警们找到了一些受害人当前使用的电话号码。其中,王先生实名登记的手机号因此也被找到。

“我们打电话过去,他根本不相信我们。他不相信这笔钱还能找回来,更不相信我们是真想给他退还案款。”熊崴讲述,王先生接到电话后,因为他此前有遭遇电信诈骗的经历,所以拒绝相信法院工作人员,不配合、拒绝到法院办理领款手续。

“既然他不愿意来,那我们就过去找他吧。”

2021年4月,熊崴等一行赶到西安王先生住所附近。为了取得王先生信任,他们联系了辖区派出所,由派出所民警联系王先生,要求到派出所办理手续。

次日,在社区人员的陪同下,王先生来到了派出所。直到此时,他依然对这笔案款退还将信将疑。但他认为,“骗子也骗不到派出所里”——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来“试一试”。

经过详细的信息核对,执行法官确认了这位王先生就是他们要找的受害人。而王先生也颇感惊讶:“你们能找到我就已经很让我感动了,至于能退多少钱,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就是了。”

当天,执行法官在派出所通过“移动执行”终端,为王先生办理了相关手续。至此,这笔滞留了5年之久的案款终于物归原主。

“我们一定要找到你”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多年,徐勇谈起这件案子仍然记忆犹新。一是这件案子仍未结案,二是许多受害人年事已高,有几人已经去世的消息让他不禁感到,加大执行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跑遍天南海北。有时候会扑空,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把几千元案款交还受害人。这样的努力,是否值得?

在徐勇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让判决书赋予的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关乎受害人胜诉权的实现。执行是一个案件的终点,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实践要求。”他说,执行的脚步不会放慢。无论天南海北,也要想办法找到每一位受害人。(王 鑫 刘淋汭 文/图)

来源:人民法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