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1986(足迹六九八五)(1)

作者:文质

进入邯郸地区,一提“八五”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是哪儿。

八五,是指坐落于邯郸地区涉县境内的六九八五工程。“六九八五”这个称谓是一九六九年八月五日,为结束天津市无铁的历史,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批的三线建设工程,故称六九八五。

老伴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天津大学毕业后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百名大学生之一。当时的通讯地址是:河北省邯郸地区涉县403信箱,外称六九八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就简称为“八五”了。

因为此工程是为解决天津市无铁的历史,一切均由天津市管辖。人员的调配从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均由全国各地钢铁企业如鞍钢、包钢和有关部门调入。广大职工由当地民工和转业军人组成。就连商场和医院也都是全迁。天津铁厂医院就是天津市第三医院全迁至此的。

广大职工家属的生活用品和后勤供应大部分是由天铁商业公司从天津统一调配。

治安管理由铁厂公安处(现铁城分局的前身)负责。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职工和职工子女教育问题摆在了重要地位。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委市政府号召天津市广大教师到六九八五工程任教,并给予很好的优惠政策。

尽管当时荒凉的太行山区条件十分艰苦,大家吃窝头咸菜,喝天然池塘存水,住席棚……。但大家毫无怨言,义无反顾,根本没有考虑国家教师队伍编制,奋勇报名,奔赴地处太行深山的河北省涉县,支援天津市三线建设。于是,六九八五职教系统和普教系统初步形成。余泽光负责职教,普教系统由吴义华和许双景分管负责。他们都是从小励志国家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他们的简历就是很好的见证和说明。

吴义华,16岁进入河北省武邑师范学校学习,19岁从教,任小学教师。同时在冀州师范学校调干学习。1960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九六四年毕业后分配天津市河北区第九十四中学任教。一九七五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太行山支援天津市三线建设。分别担任教师,一中校长,教育处长。职教与普教合并,成立天津铁厂教育委员会,担任教委主任——正处级,直至退休。在职期间,取得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天津市教研室颁发的教研员资格证书;天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从教三十年纪念证书。

天铁教委机关退休人员中,像吴义华这样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比比皆是。教委主任许双景,教研员张捷、高素君、刘文考、李存,90岁高龄的李颖华老师……,他们教师资格证,教研员聘用证书,天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从教三十年证书以及其他资格的证书,获奖证书,数不胜数。他们的一生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铁厂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基础教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天铁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工教育系统。才有今天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一系列完整的天铁教育系统。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铁厂教育,及时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老一辈天铁教委领导在天津市设置天津铁厂教委驻天津市办事机构——天津铁厂教委天津办事处教育科。除了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部署,更主要的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工作均由此办事机构办理完成。

老一辈的天铁集团教委领导和机关各科室全体人员,为天铁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天铁教育名副其实的奠基者。

天津铁厂的教育能有今天,完全是由这些教委机关退休人员的无私奉献而为。是他们托起了天津铁厂教育的一片蓝天!

天铁教育的大地上留下了他们难以磨灭的足迹!

文质:天铁退休教师。现定居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