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往事叉烧
春节档上了好几部大片,《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侍神令》口碑都不如观众预期,豆瓣评分在及格线上徘徊。
贾玲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却成为一匹黑马,从8.1分涨到了8.3分,有专业网站预测它的最终票房会超过45亿。
有人问贾玲为什么拍这部电影?她说:"我不是为了当导演去拍电影,我是为了拍李焕英去当导演。"
母亲过世
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大山里一个四口之家,父母是普通工人。
为了养育两个孩子,父母省吃俭用,不舍得买新衣服。母亲李焕英常说:"要是我那件皮衣再绿一点就好了。"
快到上大学的年纪,家里只有钱供其中一个孩子。姐姐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贾玲,因为她从小有表演天赋,喜欢模仿《曲苑杂坛》里的节目,说笑话逗家人开心。
高考时,贾玲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没有成功。她留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第二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为了提高录取成功率,除了喜欢的表演专业,她还报了冷门的相声专业,结果两个专业都考上了。
招生办打电话来询问她选择哪个专业时,贾玲不在家,是母亲接的电话。因为口音问题,母亲把"相声班"听成了"喜剧班",便选择了这个专业。
那是相声班成立第一届,全班只有40人,其中女生只有7人。贾玲阴差阳错地进了相声班,还好,老师是著名演员冯巩。
有一天贾玲发现母亲有个存折,知道她在攒养老钱。母亲笑着说:"这个钱你不能用,这是医疗保险,以后你长大了没有出息,我还要拿它看病。"她不服气:"我将来一定会红,一定会有钱,一定会嫁得好。等我出名了,给你买大房子!"
上学后,贾玲通过表演有了点收入,立刻给母亲买了一件绿皮衣。谁知尺寸不合适,母亲又邮回了北京,让贾玲去换一身尺码合适的。
衣服还没换,贾玲就收到姐姐的消息,说早晨父母去收稻草,草堆得比较高,母亲坐在父亲的小翻斗车上,摔了下来,正好砸到小脑,医院没抢救过来,人快不行了。
为了回家见母亲生前最后一面,贾玲买了最快一班火车票。那时她还没有手机,为了打电话回家确认母亲的状态,她给车里的人挨个下跪,求他们把手机借给自己用一下。
赶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没了。两姐妹在火葬场抱着哭起来,贾玲心想:"感觉好像小猪刚养到出圈了,它就跑了。我这只小猪刚上大学,我妈才刚解脱,她怎么就走了呢?"
北漂的日子
2003年,贾玲毕业后参加"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郭德纲拿了第三名,贾玲拿了第一名。
她以为自己在相声行业会成大器,但在这个行当里男性是主体,女演员没有太大发挥空间。男女搭档时,包袱一般都在男演员那里。
在相声里,贾玲长时间扮演一个不如意的妻子。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形象更丰富,她不得不四处请编剧吃饭,跟编剧讨论剧本,在里面加上适合女演员的段子。
更尴尬的是,后台一般没有女孩换衣服的地方,贾玲得专门去厕所换。她说:"女孩搞相声感觉就像进错了澡堂子。"
班上很多女相声演员陆续转行,贾玲还在咬牙坚持。
24岁那年,贾玲120斤,她下定决心减肥:"就当是给自己的本命年礼物。"她一个月内减了20多斤,没想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浑身上下起疹子。
不吃饭会过敏,演出前台词背得不熟,一紧张也会过敏。医生让她好好吃饭养身体,结果一养就养到140斤。她为自己的形象懊恼,没想到胖乎乎的样子反而为表演增添了喜感。
别人跟她说:"你可不能瘦啊!你身上的肉都是财。"她担心瘦下来观众不喜欢她,不敢减肥了。
她在表演中拿自己的身材说段子时,又引来非议:"我瘦的时候,观众说我不搞笑,我胖了之后,观众说我好笑了,可是你自黑了,你就是侮辱女性、损害女性形象。"她非常难过,觉得怎么弄都不对。
男友也不理解她为什么在舞台上自毁形象,劝她别干这行。贾玲不同意,男友提了分手。
更糟的是经济问题。那时贾玲出演相声,一星期可能只有一场表演,收入50到100元。为了糊口,她兼职跑剧组、到酒吧打工赚钱,有时演得很努力,却因为身材肥胖被导演羞辱:“你别说话了,你像猪一样。”
姐姐每个月工资800元,寄给她500元。老家消费低,100块足以支撑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但北京不一样,500块除去房租不剩多少。
贾玲住在没有暖气的地下室,电暖气从来不舍得开。阳光照不进来,衣服经常潮湿发霉。生活很苦,但贾玲很乐观。屋里空间狭小,她开玩笑说:"狗进来只能竖着摇尾巴,不能横着摇。"胡同里没有厕所,得自己出来倒尿盆,她安慰自己:"王菲也得倒尿盆嘛。"
< 年轻的贾玲 >
有一回姐姐去看望她,晚上热得睡不着,问贾玲:"怎么这么热?"她说:"平时没有,今天开电暖气是因为你来了。"
姐姐觉得心酸,让她回老家做公务员,每个月工资三千块:"安稳的生活比什么都强。"贾玲说:"我学了这么多东西,还没有出去闯一闯。"姐姐还是坚持让她回去。
除了上课之外的事情,贾玲第一次给冯巩打电话:"我姐非要让我回老家。"冯巩问:"那你怎么想?"贾玲说:"我想在北京待着。"
冯巩挂了贾玲的电话,给她姐打了一个电话:"贾玲既然学了这个行业,你就让她在北京待着吧。工作慢慢找,没有地儿住,我给她找地儿住。没有钱吃饭,我管她几顿饭还是管得起的。"
之后有机会,冯巩就带上贾玲四处演出赚钱,贾玲和冯巩门下的白凯南相熟,两人搭档默契。
贾玲赚了些钱,搬进了新租的房子,也舍得开电暖气了。有一回出去演出回来,一开门感觉到一股热浪,心想:"人生就该是这样啊。"下一秒,她意识到电暖气忘关了,懊悔不已,冲出去看电表。
这样的生活过了好几年,勉强留在了北京。
成名
2007年,贾玲遇到了转机,她在央视相声比赛上凭借《爱拼才会赢》拿到三等奖。
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相声舞台上。之后和白凯南合作,白天排练,晚上压场,第二天再同编剧一起改本子,推出了新作品《大话捧逗》。
《大话捧逗》在小剧场演了80多场,大受欢迎。姜昆把这个节目推荐到2010年央视春晚,成为春晚舞台上第一个男女混搭相声。
观众看得直乐,记住了贾玲那句经典的"真的吗?陛下,您说的难道真的就是传说中的三分逗和七分捧吗?"贾玲高兴坏了:"全国人民都在看我,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都看得到。"
师傅冯巩让他们不要骄傲:"你上台的掌声是观众对你前些年的肯定,下台的掌声才是观众对你这个作品的肯定。"
2012年,贾玲和白凯南带着《芝麻开门》再上春晚。
虽然这个作品获得央视“我最喜爱的央视春晚节目”评选小品类三等奖,但贾玲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悦:"我使了很大的劲儿,想博观众一笑,也不如老白一个八字眉搞笑。"
贾玲打拼很久,感到女演员在相声行业还是局限太多。
之后,贾玲减少了相声演出,把方向转到小品。2015年,她再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不再表演相声,而是表演小品《喜乐街》,和瞿颖一起唱《女神和女汉子》。
瞿颖唱:''我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长胳膊长S型,我的名字叫瞿颖。''贾玲唱:"我有胳膊还有腿,我有鼻子还有嘴,我的名字叫贾玲。"
瞿颖接着唱:"我长得漂亮,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我特别有面子。"贾玲唱:"我没心没肺,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找我掰腕子。"
贾玲自损形象博大家一乐,有媒体评价:"《喜乐街》给这年春晚带来第一个高潮。"
同年,导演施嘉宁开创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他说:"我想打造一个中国喜剧人的平台,喜剧不仅是小品、相声,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他找来一批喜剧人参加节目,其中包括贾玲。
面对节目的末位淘汰制,贾玲很拼命:"喜剧创作越来越难了,因为观众现在获得快乐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我必须让自己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更绞尽脑汁地去想,怎么样才能让观众笑。"
在一期节目中她表演《喜剧啊,喜剧》,把当年自己因为坚持相声事业被男友抛弃的故事改编后搬上舞台。为了增加笑点,她在表演中猛吃辣椒、西瓜,喝啤酒。后台的马丽看了很心疼,一直说:"别吃了。"
节目尾声,男友扮演者问:"是过来还是过去?你选。"贾玲说:"我真的喜欢(相声)。"男友就挂了电话。
导演组想呈现一个积极的结尾,一个女人为了事业抛弃爱情,当她的事业成功时,爱情也回来了。他们对贾玲说:"你能不能让那个男友出现在观众席和大家见面?"贾玲说:"不要了,现实中他也没有回来,为什么我非要演绎他回来了呢?"
表演很成功,别人问:"你觉得你找到让观众笑的套路了吗?"她说:"我的套路就是真诚,发自真诚地跟你讲一件事情,你一定会觉得好笑。"
< 《喜剧啊,喜剧》 >
有一次贾玲坐飞机遇到师傅冯巩,跟他倾诉:“人家给我钱,让我去骑鸵鸟。我怎么都上不去。刚骑上去以后,鸵鸟飞奔,我一下就掉下来了,下巴全是血。"
冯巩心疼说:“弄这些事干什么呀?你弄点作品不照样也能挣钱。你就选择性地上一些节目,别都上。”
不久后,节目组让贾玲表演歌手火风。她从没有演过男人,内心很排斥,跟节目组说:"火风太爷们了,我不行吧?"节目组说:"行,你一定行。"
贾玲硬着头皮上,穿着黄褂子,贴着假胡子,嘴里唱着:"抱一抱那个抱一抱,抱着那个妹妹呀上花轿。"演完她担心被观众骂,一直刷微博。看到有人觉得她真像那么回事,她才放心下来。
从反串的火风、腾格尔、刘欢,到反差很大的梦露、全智贤、佟掌柜,没有什么是她不能模仿的。
有一回《王牌对王牌》中,有人提到模仿鹿晗,大家把目光投向关晓彤。关晓彤一时紧张,没接上话,一旁的贾玲赶忙说:"提鹿晗你们都看我干啥呀?"一句话转移了注意力,也化解了尴尬。
还有一回她扮演小龙女,有人问她:"你怎么看待陈妍希演的小龙女?"她说:"我帮她兜底,以后说最胖小龙女就是我啦。"
有观众看到这些小细节,感叹:"现在的贾玲强大了,可以保护别人了。"
在包贝尔婚礼上,伴郎团要把柳岩丢进水池里,贾玲把她拉回来,还不忘给众人找个台阶下,说:"不是要红包吗?这里有。"有人又喊:"把贾玲扔下去。"两个人推了推她,没有推成功。
有一次别人问姚晨:"你嘴巴变小了,你是不是整容了?"姚晨还没想好怎么回应,贾玲就说:"你是不是说话尽量收口音?就跟我有时候知道自己胖,一般都侧着站。"
因为这些巧妙的救场,贾玲在娱乐圈积攒了好人缘,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老搭档白凯南也参加了综艺节目,在《百变大咖秀》中和大张伟搭档模仿《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和纪连海,但贾玲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超越他。有人说:"同样是冯巩的徒弟,贾玲已经强过白凯南了。"
在工作之余,贾玲时不时会想起过世的母亲:"我觉得妈妈走了,好像我这辈子的快乐都会缺一角。"
别人问你的母亲什么样?她说:"你想看到我妈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看我,我瘦的时候长得和我妈很像,有小酒窝。她性格也和我很像,愿意以周围人的开心为己任。我妈特别爱笑,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可以解决。"
她顿了顿,又说:"只要不是死亡,都可以解决。"
你好,李焕英
贾玲有了钱,给父亲和姐姐买了房子。
平日里他们很少提到过世的母亲,一说起来大家就陷入沉默。父亲靠唱歌挣钱,当地人家结婚、丧葬都请他去唱歌,结婚他去,丧葬都推掉。
每年忌日给母亲烧纸钱是贾玲最难受的时候:"我妈要在的话,我给我妈买大房子,大车子,带她去泰国旅游,让她看看暖气是什么样子,带她吃好吃的,吃鲍鱼,她都没见过。"
事业越成功,她就越难受:"如果是吃苦,我觉得还好,妈妈不会跟我一起遭罪。但生活过得好一些,那些遗憾感更强烈。一个人对一人的遗憾、亏欠、悔恨是最痛苦的。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妈妈不在了,无法看到我今天的这点成绩。"
姐姐跟她说:"你不要总是活在忧伤里,因为你忧伤,妈妈可能在天上看得见。我们应该开心快乐地活着。"
2016年,贾玲开了一家公司叫大碗娱乐,第一个小品是《你好,李焕英》。
作品根据贾玲真实故事改编,讲述母亲意外摔伤身亡,她穿越回母亲年轻年代的故事。这个作品的挑战很大,编剧马驰想,贾玲以前大多是剩女、胖子的角色,从未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女形象,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
排演的时候贾玲经常忍不住哭出来:"感觉把失去她的感受又重复了一遍。我原来以为哭到心疼是一种描述,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人真的能哭到心脏疼。"
小品结尾是一段对话: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你怎么这么爱笑?"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
灯光暗下来,贾玲在舞台上泣不成声。
小品播出后,贾玲问父亲觉得怎么样?
父亲在电话里说:"演我的那个演员太胖了。"后来贾玲从姐姐的口中得知,父亲看完小品哭了整夜。
《你好,李焕英》被观众评价为多年未见的好小品:"好到观众愿意再看千万遍,不愿贾玲再演第二遍。"
但不久后,贾玲做了一个决定,要把公司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电影项目《你好,李焕英》上。
和解
这部电影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除了老友张小斐、沈腾、陈赫,师傅冯巩也来了。片里说的那句"我想死你了",致敬了冯巩1995年表演的小品《最差先生》。
电影开拍前,贾玲回老家选景。看到熟悉的地方,她心里就会被戳动一下。
拍自己在母亲病床前哭诉的那场戏,拍了二十多条才过,每条都是满脸的眼泪,最后眼睛肿得不行。她难受,是因为当初自己没赶上母亲最后一面,而病床看护的场景,都是她想做却没做到的。
除此之外,她把更多私人的记忆悄悄放进电影里。
片尾她幻想自己开着敞篷车,带着母亲在公路上兜风,车牌号HY1012正是母亲的忌日。挡风玻璃映出来的央视大楼,是她事业开始腾飞的地方,她一直想带母亲去看一看。在《依兰爱情故事》MV里,她给母亲买了那件她一直想要的绿色皮衣。
电影的英文名是《Hi,mom》,中文名用了母亲的名字《你好,李焕英》。
她说:"我母亲不仅是我妈妈,她也是她自己。她曾经也风华正茂,青春靓丽,充满激情,小时候的印象好像母亲一直是个中年女人,其实不是,母亲也曾经是花季少女。我就想让大家知道,我的妈妈叫李焕英,她人可好了。"
别人问,已经拍了一个小品,为什么要做成电影?
她说:"演完那个小品时,我突然有一种释放的感觉,好像压在心口的那块石头挪开了一点。"为了和自己实现某种和解,她萌生了拍摄一部长片电影的冲动。
在电影中母亲因为意外过世,贾玲穿越到过去,想给母亲带去一些快乐。因为母亲生前,自己读书不好,赚不到钱,没有给母亲长脸。
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一生,她宁愿自己从未出生,也要撮合母亲和厂长的儿子在一起。但母亲说:"你怎么不相信呢?我那一辈子,过得很好。"
戏外贾玲好像大梦初醒:"我现在是喜剧演员了,有很多人喜欢我。这是妈妈的心愿吗?不是。我妈说过她的心愿不是女儿一定大红大紫、大富大贵,而是健康、平安、快乐啊。"
电影中有一场戏,母亲李焕英坐在观众席里,看贾玲和沈腾在舞台上表演。
贾玲没有扮演一个功成名就的喜剧演员,而是扮演了一个首次上台表演的女孩。滑稽又生涩的搞笑段落,像极了小时候自己把父母逗笑的样子。
母亲坐在观众席,一边看她表演,一边笑出了泪花。
部分参考资料:
[1]、《贾玲采访》,名人面对面
[2]、《贾玲采访》,非常静距离
[3]、《春晚面孔:贾玲》,面对面
[4]、《你好,李焕英背后的故事》,谢楠采访
[3]、《贾玲:梦露与青蛙》,GQ
-END-
作者 | 叉少
来源:往事叉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