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作者: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童年读书笔记36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读书笔记36页(审视自己的童年)

童年读书笔记36页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作者: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类型:心理疗愈系列

阅读推荐: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童年已经过去,但原生家庭留在心底的烙印,却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生活还在继续。这些烙印,或许会伴随我们一生,无法去除,但我们还是可以让它只是一个疤痕,而不再伤害我们。

这本书,帮我们和自己内心那个小孩子对话,让他把因为弱小无法误诉说和无法抵挡的伤害,说出来,告诉你;是的直面自己的内心的弱小,正视才有机会治愈。审视自我的童年,积极走出童年阴影。

作者简介:

金伯利·罗斯,美国心理健康专业作家,对童年心理创伤,家庭治愈,边缘人格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美国知名心理学医师,近20年致力于心理疾病患者家庭的自愈自救,为该类人群和家庭提供治疗、教育、咨询等专业帮助。在美国着重开发“治愈童年创伤”主题课程。

阅读体验:

这本书虽然是极具心理学专业性,但是通过经典案例的描写,每个故事都来自于作者曾经经手过的真实案例,每个故事都是人从心底发出的共鸣。所以读起来有极强的代入感。对于有过童年阴影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为什么很多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伤害的孩子,在成年之后还是会继续受到童年阴影的伤害,因为有童年阴影的人,内心深处是把人格修复的希望寄托在原生家庭的关系重建或弥合上,但是过去的就已经过去,这种期待本质上就是求而不得;所以,他们越想修复就陷的越深,甚至会把这种伤害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等于给自己的人生的毁灭,装上了加速剂。

这是一本超好的自治自救的心理疗愈书,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体会和反思。在读书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我意识、通过自助走出童年阴影的困境。

童年的创伤对成年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也不是到了只能“躺平”接受的地;怎么样正确的认识伤害并从伤痛中走出来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对于自己的童年阴影,正视、接受、祭奠、告别、原谅、宽恕,这就自助者,天恒助之。

原文精选:

——原谅是你为自己做的事,别人不需要知道,你也没有义务告诉他们。 原谅也并不需要被原谅的人表现悔过或者做出忏悔。有些人决定要等到对方表现出悔恨,或者决定悔改时才原谅他们,但原谅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图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你有关。归根结底,原谅是你自己的决定。 原谅并不意味着你要站得比别人高,成为殉道者,它也不是你的义务。记住,你是为自己做出这一决定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应当原谅。

——为了不再忍受痛苦,你必须要首先接受所处的环境,不论你是否喜欢,不论这个环境是否公平,不论你是否有能力改变这个环境。 痛是自然界的信号,它可以告诉人们,有些事情不对,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接受并不意味着赞成;并不是说接受了某事,你就要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也不是说接受了某事,你就再也不需要为了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的反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