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石瑞超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1)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永远只在书本里。一如我,对她的印象仅仅只是留存在脑海中的一个记忆中的概念。如果不是这次南疆之行,我就永远难以感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是中国的第一大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是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塔克"是大山的意思,"拉玛干"是大荒漠,并引申为辽阔之意。总体意思为"大山下的大荒漠"。在维吾尔族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意为进去出不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着整个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阿克苏、和田和喀什四个地区。位于天山之南,昆仑山之北,帕米尔高原之东,罗布泊之西。在新疆旅游中,属于南疆线。由于南疆线路途遥远,气候干燥,全程在沙漠中穿行,风沙很大,一些季节还有很严重的沙尘暴。除了公路上有车辆行驶外,基本人迹罕至。所以,一般旅行社很少安排走这条线路。走在这里的,多以喜欢户外自驾的人为主。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2)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3)

26日上午7时,一行七人告别住宿的沙雅县城,按预定的计划走阿拉尔、和田、且末、若羌,准备用四至五天时间开启艰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旅。

一路,沿途的城市和村庄很少。每经过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开始的时候,都会看到公路两旁的沙丘里到处是核桃、葡萄、枣树等果树,果实累累。几十亩一块的棉花地和玉米地,庄稼也在茁壮地成长着。成片的草地虽然参差不齐,远远着去就像江南的水稻。印象最深的,是那高高的白杨树,围着一丘丘宽阔的庄稼地,郁郁葱葱插入云端。如果不是空气干燥,气候炎热的环境在提示着这里是沙漠腹地,仅凭那果园和村庄的昂然生机,真的让人感觉不出这里是沙漠。行走在辽阔的沙漠中,人人都在念叨,如果能从青藏高原引入一条河流来灌溉,那该多好。

在城市或村庄的边缘,公路两旁总会出现人工治沙的工程。人们像造田一样围着一丘丘沙土,在里面种植着像芦苇一样的草、红柳或其他矮杆植物。有的茂密,有的稀疏。地里牵着细细的水管像布线一样网在地上,通过水的渗透来灌溉沙地。有些地方,在地角边还安放有引水的大水管,然后,往地里直接放水。地就像吸水鬼一样,尽管一时水填满了地,但很快又会干枯,留下一层白白的盐碱,让人感慨治沙的成本和艰辛。而在治沙以外的地方,是一望无垠的沙丘,有的是成片的胡杨林,有的则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有几根草、几根树、几棵小小的植物,在那里孤傲地迎风飘扬,昭示着生命的顽强。

要说这段沙漠的美,莫过于和田至且末这段路了。沙丘似山,连绵起伏。有的山上只有一条弯曲有度的山脊。给人一种夕阳下,牧人正牵着骆驼踏山而去,只留下脚印串串,微风一吹,一切又归于平静的梦幻。有的如苍海桑田,又如高山梯田,一张一驰,一弯一曲。在强烈阳光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劲风吹起,大漠孤烟,细沙如排阵演奏一般,立马又变幻出一种新的景观,永不重复,永远新鲜。

沿途据说有许多野生动物。见得最多的,是在沙漠无人区里的骆驼。头小,肚大,两只后脚粗扗而肌肉发达。三五一群,也不畏惧行人。行人想近前拍照时,只是警惕地注视人的行为,时刻做好离开的准备。

在沙漠里不能久玩,也不能走远。玩久了身上的沙味就特别的重,嘴里也会感觉满是沙尘,在干燥的气温下让人极不舒服。走远了,那是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到处都是沙漠,都处都像来时的路而迷惑着行人。没有指南针等仪器,人就别想走着出来。即便能辩别方向,如果是无准备的走远,哪怕就二、三天时间,人也别想活着出来。

在沙漠里,水是绝对不能少的。坐在车里,嘴会慢慢觉得很干渴,忍不住老是喝水。如果想走近沙漠去玩,用不了多久,嘴就会干枯得让人觉得喉咙像发炎一样干涩。穿行沙漠最好要多备几瓶水和新鲜水果。喝水也有个讲究,不能大口牛饮,只能小口小口地吮吸,既解渴,也节约水。而多吃水果,则可以补充素生素,免去嘴皮因干涩而脱裂。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4)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5)

塔克拉玛干沿途的几个城市各有特色和文化底蕴。阿拉尔市是新疆直辖的以汉族人为主的县级市,也是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的驻地。实行的是师市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一师是由红军时期井岗山走出来的部队,抗战时期是开垦南泥湾的著名359旅。进军新疆后,奉命在阿拉尔屯垦戍边。后来还在这里建立了塔里木大学,把文明带进了沙漠,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阿拉尔的水资源充沛,从塔里木河引水灌溉的水渠很多。与其他几个城市不同的是,这里空气湿度较高,高层建筑虽然很少,但是,建筑的房子基本都在七、八层左右,朴质中带着一份贵气和庄严。这里绿化相当的好,满街都有各种绿色的树或果木。在我们走向359旅博物馆的途中,山楂满街都是,结着红红的果实。一些苹果树也结满了果实。树荫下,一些公共设施齐全,人们或健身,或坐在树下悠闲,充满了幸福感。整个公路和街道都很宽敞,有专供非机动车辆和行人走的道路。这里还盛产红枣,果实大而甜蜜,价格25元左右一公斤,很是实惠。引得同行的朋友们争相购买着邮寄回家。

28日,沿着沙漠一路南下来到新疆的最南端和田。和田有"玉石之都"和"毛毯之乡"之称。是塔克拉玛干沿途城市中建设最好的一个城市。高楼林立,灯火阑珊。城市中一条梯级的滨河公园穿城而过,晚上十点半天还未暗,公园里己游人如织,大家迎着晚风一边纳凉一边欣赏着城市的灯火。

白日的和田气温近四十度左右,热风袭人,风沙也特别的大。只要在街上走上一会,嘴里和身上便会被沙尘所充斥。沙漠里玉多,常常吸引着人们捡玉的兴致。而捡玉,在和田很盛行,进城时,就能看见和田河里满是沿河捡玉的人。到了宾馆问起老板,他告诉我们,几千年了,人们都是这样捡玉,翻来覆去,覆去翻来,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能够捡到。反正,和田河岸上的街两旁都是开着与玉有关的商店,家家店铺前、门面里摆满了石头,人们都说,那就是玉。

和田的夜市是迷人的,通过安检进去,一栋工棚式的大房子有一公里长,中间是宽约六、七米的路,路的两边是各种特色食品,琳琅满目,每家铺子后面都是三、五餐桌,客人不分肤色、国籍、民族,皆都随心点菜,随意喝酒。我与流水静深、一片云算是吃货,一家一家换着口味吃,一共吃了五、六家,羊肚,羊肝,羊肠,羊排,烧鹅蛋,烤羊肉,硬是撑胀了肚皮才依依不舍离去,边走还边赞叹,味道真的美极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6)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7)

29日,车行了近300公里,大家决定再在南疆深处好好体验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于是便在且末县城住了下来。

且末县人口虽然不足十万,国土面积却是全国第二。《汉书》里,且末本是沮末国,因为《三国志》把它写为"且末",名字也就一直延续至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僧西天取经时都曾经过这里,也对这里有过记载。和田产玉,于斯为盛,国家博物馆所藏最大玉石,据说就是产自这里,因而,这里也就被尊为"玉石之路"的发祥地。

且末是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县,县内金属矿藏丰富,还有"红枣之乡"之称。风沙与和田一样,畏惧得让人不敢多在街上行走。当然,美食仍然是各类羊肉。

30日,来到了别名为楼兰市的若羌县。若羌古时为国都建在鄯善的楼兰国属地。楼兰古国、夜郎古国、大理古国同属中国三大曾经创造灿烂文明的古国,除了大理古国,另两个古国的遗址在何处,一直存在争议,因而也就更加神秘。若羌有楼兰古城、木兰古城、海头古城三个遗址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米兰姑娘的美貌闻名天下,可惜我们无缘赏识其真实面目。

若羌也是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县,人口不过七万人左右,是进入新疆的重要门户。国土面积却是全国十大县第一。县域相当于浙江省的两倍,几乎与江浙沪相差无已。这里的红枣和灰枣闻名全国,价格20元左右一公斤。灰枣是因为风沙大,沙尘落在枣上所致,每个枣上布满了一层沙灰,看上去不干净,但只要用手轻轻一抺便可食用,一点沙的味道也没有。灰枣初食时,没有红枣的甘甜,但食后却甜味很长。

31日上午九时多,从若羌县城出发,准备出疆。这一天,又是一路的沙漠戈壁,气温异常的热。尽管,昆仑山北侧没有南侧的雪水和冰川多,但靠近公路右侧的昆仑山流下来的河水依然还是很多。只是流进公路左侧的罗布泊大盆地后,水就不知不觉干枯了,留下许多个河床,要么是白白的一滩,要么是黑黑的一地,远看是水,近看都是干涸的河水流渍。几天的沙漠戈壁穿行,人们早已审美疲劳,谁也没了耐力欣赏除了沙漠还是沙漠,一条笔直的路永无尽头的风景,只愿早点走出这沙漠的孤独和枯燥,少一些困倦和瞌睡。

下午3时50分,走过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检查站,前面就是青海省界了。柴达木盆地早己敞开宽广的胸怀等待我们的到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8)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9)

自驾塔克拉玛干沙漠,许多人都担心汽车加油的问题。其实,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出发前加满油,跑上百余公里,看到中途有加油站就可及时补充,加油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且,新疆的公路都很好,除非遇上临时补修路,一般都不会堵车。塔克拉玛干沙漠确实在一些月份会有很严重的沙尘暴。不过,那主要是在沙漠的深处。至于公路沿线,并不那么严重,仅会有些飞沙掠过,并不影响车辆通行,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

有人也担心安全问题,这也是一种多余的臆断或道听途说,新疆的安检措施很严密,虽然在县与县之间、进加油站或公共场所都要进行安检,但只要你没有问题,流程也是非常快的。无论北疆或南疆的治安都比内地要好得多。说是路不拾遗一点也不夸张。人际关系也很好相处,只要你尊重别人的习俗,事前与人沟通咨询,人们都很友好和理解。只是,在南疆,与少数民族沟通时,语言上还是存在一些障碍,半天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两个人之间笑嘻嘻地比划了半天,却一片茫然,想想,也是别样的异域风情。

塔克拉玛干沙漠,尽管浩瀚的荒漠干燥炎热,鲜有人走。但我终于来了,终于感受她那炽热的温度和温存。还有她那美食,风情,瓜果红枣,让我深深留恋。

(海纳百川30日晚于新疆若羌,31日晚于青海海西金三角旅社,8月1日于去大柴旦路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10)

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拍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见闻)(11)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