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壹Talk
编辑|依壹Talk
前言:在考察都城遗址时,往往着重考察其建置时间和废置时间。一般情况下,都城的建造时间都是以城池、宫殿等建筑的建造时间来推算的,相比之下,都城的废弃时间就比较复杂了。
饵一座大城市的废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没有超自然力量和暴力的情况下,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晋国曲沃支族灭了其支族后,虽以其为翼族和绛族为都城,但曲沃仍保留着“宗邑”的地位,曲沃桓叔族的祠堂至今仍存。
秦二年(公元前209年),秦雍城的先王宗庙尚存。通过对大型遗址所在聚落乃至整个考古文化的考察,可以更好地判断其都邑性质。下面将分别讨论这三处遗址的时代和性质。
一、殷墟文化的时代和性质
郑振香先生以陶器为依据,将殷墟文化划分为四个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郑振香先生又将前四期进一步细化,将第一期划分为早、晚两期。本文中所说的“大司空一期”,是指郑振香先生之后将其划分的殷墟一期晚期。
同时,根据殷墟各阶段遗存与甲骨文、金文
的共生关系,对各阶段的绝对时代进行了考订。关于殷墟一期,她指出:“目前考古学上所划分的殷墟一期文化,似乎跨越了较长的时间,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细分,我们推测,宾群中较早的部分甲骨文,可能会在第一期之后。”
殷墟文化的早期,“大致相当于盘庚迁殷到小辛和小乙时期”,晚期相当于武丁时期。但是,这只是一种粗略的对比,文化的变迁和王位的更替,并不是同步的。1973年,小屯南地卜辞中的“第一段”被“第二段”所打破。
根据报告,第二个单元对应的是武丁前期,第一个单元的年代,应该在武丁之前,也就是盘庚、小辛、小乙的时代。
在周朝,祠堂通常在下葬三年后建成并启用。商朝时期的情况还不清楚,但很可能是最近才被埋葬的。
在87H1中,出土了一些鹰类、雕类等猛禽的骨骼,以及一些贝壳,可能是从长江流域带出来的。陈旭教授曾推测,小屯87H1可能为甲组基址利用时的祭祀坑。这一切都表明小屯地区在这一时期非同寻常。
下叠压有铸铜遗址为小屯乙五基址。李永迪先生指出,该遗址出土的陶范多为仅具“面范”,且范的分型面未使用榫卯结构。
孝民屯铸铜遗址建于殷墟二期,而殷墟二期始兴盛的北地铸铜遗址出土的陶范,主要为“面范”、“背范”两种范,并且在范分型面上有大量的榫卯;与小屯东北缘铜矿遗址出土的陶器相比,小屯东北缘铜矿遗址出土的陶器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综合以上因素,小屯东北地区的铜矿遗址很可能属于洹北商城时代。2015年以来,在洹北商城又发现一处洹北商城时期铸铜遗址,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李永迪先生比较了洹北商城陶范和小屯东北地区铜矿遗址陶范的异同,认为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小屯东北地区陶范的时间较洹北商城晚,属殷墟时代。
但是,小屯东北铜矿遗址陶范在主体上与孝民屯和苗圃以北的陶范有较大区别,并为乙五基址所覆盖。因此,小屯东北地区的铜矿遗址在大司空二期之前,应为大司空一期。
在此铸铜遗址H66出土一件陶器,铃木舞先生根据陶器出土时的照片推断其年代为洹北商城时代,可惜时间太早。目前,殷墟出土的大口陶器只在小屯大司空一期遗址中发现过。
大口尊的存在,或许也是大司空迟早的标志。结合小屯地区大司空一期早期的大量遗存,小屯东北地区的铸铜厂很可能是在大司空一期早期的。大司空南部出土的陶范和小屯东北地区的铸铜遗址是同一时代的。
在讨论《大司空》一书的时间上限时,就不能绕过殷墟王陵墓。杨锡璋先生曾提出一种假设,认为侯家庄西北丘陵的四条墓道中的八座大墓,都是商王的墓,时间都比大司空一期晚,与从武丁到帝乙这八位商王的数目刚好吻合,而未建的M1567就是帝辛在世时所建的。
这句话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大司空第一座王陵并不在西北岗王陵区,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据《礼书》记载,商周皇帝和诸侯死后,都有很长一段丧葬时间,因此,建造陵墓的时间应是死后。
其中周代丧葬时间较长且有东周其它文献支持,并无大问题。现在还不能确定商代是否也存在更长的殡葬时间。
陈旭教授还在王陵区发现了大量武丁时代的祭祀遗迹,指出王陵区有一座殷王的陵墓,是在武丁时代之前的。多数学者认为1978年发掘了一座大型墓道墓葬HBM1,1959年发掘了一座武官M1,多数人认为它属大司空一期。
从这一点上来说,殷墟王陵区应该是建在大司空的第一期。此时武丁还活着,很有可能葬在王陵区的墓穴中,就是他的父亲。由于洹北商城没有大司空一期那样的高规格遗址,因此,王陵区只能算是殷墟的一部分。
还有学者认为,大司空一期最多可提前至小乙或小辛时期,单就考古发现而言,这一说法颇有道理,但与《尚书·盘庚》、古本《竹书纪年》等更早的文献相比,这一说法在文献上仍是欠缺。
殷墟文化第四期晚期已进入西周早期,这一点已无争议。唐际根先生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殷墟文化第四阶段可分为五段,其中第五段跨越了商周末年。
二、《洹北商埠》的时代和性质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洹北商埠由盛到衰的历程逐渐明晰。洹北商城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建邑到建小城再到建大城的演变过程。在北河花园庄的早期,商贾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在宫殿区的东北和西北两个区域建立了大量的建筑。
2015-2016年,我们在洹北商城北段发掘出2547平方米的文物,其中发现有铸造铜制骨器等手工业制品和墓葬遗存。这些遗存均属于河北花园庄的早期和晚期,“其中早期的遗存比较多”。
可见,在河北花园庄的晚期,城墙的修建,则说明了这里已经具备了都城的条件。“洹北商城”已发掘或已钻取的一、二号建筑基址,均被火烧和塌方所覆盖,故多数学者认为“洹北商城”最终因火烧而废弃。
也有学者根据“在焚烧和坍塌堆积下,建筑基址地面上很少发现文化遗迹”这一现象,进一步推测:“火灾可能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有人在提前转移了建筑内的财物和人员后,故意放火。”
记录了襄公九年宋火灾,昭公十八年郑火灾,哀公三年鲁火灾,每一次灭火都是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的。这对于分析洹北商城火灾的背景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另外,根据已有的资料,也不能排除这座宫殿被毁的可能。
目前,对洹北商城的性质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认为,“虽然不能排除盘庚,小辛,小乙居住过的可能性,但是早期河玄甲居住过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第二种观点认为,该遗址的“第二期遗存”,对应于盘庚、小辛和小乙的时代,很可能就是盘庚迁居的殷墟,而传统的殷墟则是武丁迁居的都城。
其三则认为上述两种观点皆有可能,“甚至于这两种观点都有可能是“先后存在”的。
第四种意见认为,洹北商城内较早的建筑物,是在迁入殷墟之前就已有规划和建造,而大城及其他建筑物则是迁入殷墟之后的补充。
洹北商城是在洹北花园庄早晚期才具备建都条件的,明显超出了只有一次建都的相国或盘庚国的殷国。因此,前两种说法都是针对河北花园庄的早期和晚期而提出的。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学者们都强调了河北花园庄早期和白家庄期的密切关系,后期和大司空一期的密切关系,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主张洹北商城早在洹北花园庄时期作相的人认为,这一时期紧接白家庄时期。反对者认为,在北庄前期和自己的园庄之间存在着缺环。洹北商城性质的最终确定,有赖于资料的进一步充实。
特别是对殷墟小屯、王陵区、家家庄、河北花园庄早期以及邢台地区考古学进展等方面所积累的资料,更是如此。
三、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时代和性质二里头文化遗址在1959年被发现后,由于其规模巨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在《二里头(1999~2006)》出版之前,二里头遗址从未发表过比较完整的陶器统计数据,但是,该遗址所提出的“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分期方法,却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认可。
在二里头文化的第一期,二里头遗址面积达到了一百万平方米,同时还发现了当时为贵族服务的象牙制品、绿松石制品、白色陶器和青铜器。这是二里头文化的精髓所在。直到二里头文化时期,这一中心地位才得以维持。
在近代之前,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夏、商两个朝代的存在。王国维先生在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后,又作了《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及《续考》,以晚商为材料,对《殷本纪》中记载的商朝世系作了基本的考证。
在此过程中,虽然存在着杨宽和陈梦家等疑古者的质疑,但是王氏的这一观点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夏商两国的史料虽少,但均见于先秦文献;太史公在《殷本纪》和《夏本纪》和《三代世表》中,使用的史料和态度相似,但与《五帝本纪》却大相径庭。
近几年出土的《容成氏》、《焚公盔》等器物,也逐步证实了夏朝世系的真实性。可惜的是,国外的学术界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有一些学者对古代的怀疑。沈长云,张国硕,以及其他一些学者,都曾批评过这一点。
那么,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夏王朝的哪个都城呢?学者们一般都把它称为夏桀的思域。但是,由于人们对夏商两国边界的认识不同,二里头遗址的哪一期是夏桀斟郡的确切位置仍存有争议。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在二里头一期工程中,二里头遗址就是太康的都城,也就是当时的尚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结语:
方城八里桥遗址是曲烈封地,对于探讨夏文化而言,此虽非本篇论述之狭义都城法,但亦应予以重视。《世本·氏姓篇》中说:“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为郎中”,这一时代已有定论。”根据2016年马俊才先生的考察,遗址面积为860,000平方米。如果八里桥遗址为“夏”的说法能够得到证实,那么,二里头文化的各个阶段都将被推定出来,这将极大地推动早期夏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振香、陈志达:《论妇好墓对殷墟文化和卜辞断代的意义》
[2] 杨锡璋、刘一曼:《殷墟考古七十年的主要收获》
[3] 岳占伟、刘煜:《殷墟铸铜遗址综述》
[4] 岳占伟、刘煜、岳洪彬、荆志淳:《殷墟陶模、陶范、泥芯的制作工艺研究》
[5] 李永迪:《殷墟小屯东北地铸铜遗址再探讨》
[6] 铃木舞:《关于殷墟小屯东北地铸铜作坊年代的再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