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STW
三国李康的《运命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意思是说一个才能品行太过出众的人,必然会被别人嫉妒非议。
所以真正的聪明人都善藏。
他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深谙韬光养晦的道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不完美的人。
1
聪明人,都让自己有点小缺点
一个完美的人,带给别人的不只是敬佩,更是自卑与压力。
所以,人们其实不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
余秋雨曾经形容过自己的处境:
鸡鹤同群的时候,一旦鹤出了问题,鸡必然群起而攻之。
苏轼遭受的乌台诗案就是源于小人物的构陷。
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同时代再厉害的文人,再好的文笔,在苏轼的光芒下都变得一无是处。
他的光芒太盛,才华太高,让人嫉妒得发狂。
所以,很多人面上敬仰东坡,内心其实嫉妒愤恨。
只有疯狂构陷,才能把这种不平衡的压力释放。
所以,更多人最喜欢的,是大人物身上的小缺点。
正是这些小缺点,拉近了他们的心理距离,解除了完美带来的压力。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藏,让自己看起来不会“完美”,总是带着一点小的瑕疵。
比如曾国藩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
意思是自己很笨,是勤奋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但曾国藩中进士的时候,年仅27岁,而当时进士的平均年龄是37岁。
他九年升十级,很快官至二品,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中都极其罕见。
他的学问功业,在死后几百年无出其右者,要说没有一点天赋,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曾国藩却总是以愚人自居,处处表示自己不如人,拿自己年轻的时候屡试不第出来说事。(他可能只是开窍比较晚)
曾国藩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他其实深谙“藏”的智慧,让自己在一路高升,手握大权的时候,还带着一点愚笨,让皇上不必太担心,让属下不用太惶恐。
他纵容弟弟的贪婪无度,以至于朝野非议,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自污”。
把自己的把柄缺点拱手让给太后,是为了让太后放心。
倘若他在天分、军功、人品,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反而让太后害怕了。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
太完美的人,一般都没什么好下场,隐去锋芒,展露缺点,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2
聪明人,从不求“完美”
曾国藩在大清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候,兢兢业业,希望可以当一个中兴的名臣。
但是他最后发现,无论再努力,清王朝还是江河日下。
他费尽心思为自己的三个女儿挑选夫婿,结果最后没有一个有完满的婚姻生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间很多事情看得是天意,而不是人心。
倘若一心求完美,苦的只有自己。
顺其自然,接受缺陷,人生才得解脱。
曾国藩在仕途最盛的时候,给自己的书房起名“求阙斋”。
他说:人生不能求全,要求缺。
一个人一旦心生完美之心,就是祸患的开始。
清王朝已经不可救药,曾国藩独立难支,却依然勤勉奋进,他已经不求结果的完满,只求尽力而已。
得失随缘,所以心无增减。
老子说:大成若缺。《西游记》里讲:天地本不全。
真实的人生一定有笑有泪,有幸福,也有遗憾。
《一代宗师》里的宫二说:
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
人生若没有遗憾,那该多无趣啊。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强求圆满,只能是自讨苦吃。
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是一种宽容和大度,也是一种格局和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