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侦查,民警发现邓某在多家婚恋网站上有过注册记录,其上海人社局的工作证件也是从网上购买的在婚恋网站上,邓某以人社局公务员的身份骗取女性信任,随后以帮忙落户、找工作、孩子读书等理由骗财甚至骗色2016年1月至今,已有7名被害人受骗上当,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11月7日 澎湃新闻网)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冒充公职人员行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冒充公职人员行骗(冒充公务员的行骗把戏何以屡屡得手)

冒充公职人员行骗

经过侦查,民警发现邓某在多家婚恋网站上有过注册记录,其上海人社局的工作证件也是从网上购买的。在婚恋网站上,邓某以人社局公务员的身份骗取女性信任,随后以帮忙落户、找工作、孩子读书等理由骗财甚至骗色。2016年1月至今,已有7名被害人受骗上当,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11月7日 澎湃新闻网)

靠着一张网上购买的“工作证”,摇身一变成为“人社局公务员”,短短一年不到竟使多人受骗上当,确实让人诧异于其行骗手段。不可否认,能够诈骗多人成功所依靠的无非是个公务员身份,往深入些说,更是其自身构建的一种虚假“特权”属性,落户口、找工作、孩子读书,这些老百姓生活中的紧迫要事,成了其肆意鼓弄、骗色敛财的“工具”,俗话说“急病乱投医”,这骗局背后的“你情我愿”显然有些“异味”。

曾几何时,类似骗局不乏在各地屡屡上演,或“人脉广阔”的高级军官、或叔伯身处要职的“关系亲属”,几番伪装和运作之下,不断有人为自己的“歪心思”买了单。诚然,一些城市不乏落户难、找工作难、孩子找个好学校读书也难,可被这些难事困扰的并不止个别几人。深究原因,想要“抄近路”不外乎两种情况,其一是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问题,或“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或拖延时日、手续繁琐,导致办事群众被迫想到“另辟蹊径”;其二是个别人自身思想有误,在同样面临的问题面前,无视“排队、等待、择优、正规”等公平原则,偏要先人一步、占人一池,受骗的几人何尝不是如此,想要落户条件宽松些、找工作“走后门”、孩子读书“挤进去”,妄图破坏公平的同时自身反成了“受害者”,何其讽刺。

《大学》有言:“不偏不倚是为正。”公平公正的行政环境才能得到最大多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如今,各级加强简政放权力度,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虽说一些地方和个别部门、个人依旧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大环境已然朝向从严从正的方向,大批“苍蝇老虎”得到了应有惩治,“为官不为”时时有典型揪出,总理为一纸证明、一份材料、一颗公章力斥多次,为的就是行政体系“去疴强身”,让老百姓满意,抹去以往“靠关系办事”等负面形象。

法无例外、人无贵贱。可是如今,仍然有人想要“钻空子”和“捡漏子”,一些地方甚至弥散“唯关系是从”的社会歪风,“孩子该上学了,重点班你帮忙想想办法”“有个亲戚想搞这个项目,你给你领导说一下”“朋友前几天被罚了款,您给通融通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关系事儿”本该不办,可一些人守不住底线、无视纪律,一办就成了成全一人得罪大众的坏事。诚然,今日冒充公务员行骗终要被戳穿,可若是监管不严、力度不强,“假李鬼”换成“真李逵”,一个真正有编制有权力的“人社局公务员”在其中搅扰,只怕贻害更要深重。常言要用好“群众监督”,群众要发挥监督良效,首先就要做到不破坏公平、不违反公正。一些人反对滥用职权,有利可图时却想获益于滥用职权;反对破坏公平,遇事紧急时却偏要破坏公平。有的甚至网络上骂得比谁都凶,到了现实中却恰恰是急于拉关系找近路的那一个,个别“网友”发帖抱怨自己“走后门”遇到的“烦心事”,最终得出结论“事难办”“不作为”,这着实叫人倍感无奈和可笑。

政风清,民风也要正,二者本身就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护公利器”,政风清则堵住“后门”、民风纯则盯紧“用权任性”,政府部门要简政放权、改善业务,让老百姓生活办事“门门清”;普通群众也要自觉维护公平环境,人人不触底线、不做“例外”,唯有如此,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缺口才能堵住,特别是心怀正气、憎恶歪风的公众,切莫做“两面人”,言行不一反成为自己口中“梗阻”的病因所在。从自身出发、用行动监督,这些依靠工作便利抑或自我包装的违法违纪分子才能失去市场。

冒充公务员行骗得手,其案例促人警醒,打击违法、从严惩处的同时,我们不妨细想其背后“病根”,谁让“打点”习以为常,谁给违法违规“添油加火”,“走后门”的都是谁?揪一揪、打一打,“红线”之外空无一人时,便是清风正气徜徉大通之时。

文/余祖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