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今天,相声大师马三立逝世。他生于北京,长于天津,16岁登台,88岁谢幕,一生作品无数。87岁高龄时,他仍坚持在纸上默写相声段子,对儿子说:“我得锻炼记忆力,长段子不能生疏了。”《吃饺子》《逗你玩儿》《拉洋片》…到现在都是百听不厌的精品。老爷子从来不故意出洋相、发怪声,但只要他上台,必能令观众捧腹。今天,马三立逝世16周年,重温经典,收藏缅怀!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1)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2)

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相声界甚至有些说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冯骥才曾如此形容这位相声界的泰斗——

“大耳凹腮,总睁不开的一双小眼,细瘦的身条在灰布大褂里晃来晃去;哑嗓子说起来从容又机警,傻乎乎的表情中夹带着锐利;对于他,最普通的事物下也可以挖出笑料,最平常的语言也能刺激人的笑神经⋯⋯”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3)

2001年12月8日,天津人民体育馆,在马三立从艺80年告别演出上,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众多弟子和3000名观众前来捧场,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他的表演让世人难忘。

在马三立先生的大量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开粥场》中的“马善人”、《卖挂票》中的“马洗澡”、《黄鹤楼》中的“马叫官”,《似曾相识的人》《十点钟开始》和《相声的魅力》中的“我”等。这类段子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方式,通过表演者的自我展现,把人物的个性、缺陷表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直观的感受。还有一些,如《买猴》中的“马大哈”、《练气功》中的“张二伯”、《大会见闻》中的机关干部、《相面》中的相师等等都是以第三人称方式,通过客观的叙述,以类似讲故事的方式把观众带入情节中,同样也能使观众感受到段子中人物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这使人觉得平易亲切,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他的相声,情节荒诞,但并不离谱,使人觉得合情合理。马三立的表演影响了几代人,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4)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5)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6)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7)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8)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9)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10)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11)

今天是春节假期回来上班的第一天。今年的春晚您看了吗?三十多年来,央视春节晚会早已成为全球华人欢度春节的一道必备年夜饭了。这个舞台捧红了数不尽的笑星,其中很多是咱们的天津老乡。而第一位登上央视春晚的天津相声演员就是马三立先生。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12)

1985年,马三立在央视春晚表演《大乐,特乐》

1985年,中央电视台将春晚的舞台移师体育馆,准备搞一场大规模、大布景的晚会。马三立先生却在这个舞台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在当时,也只有马老这样的演员才能HOLD住这么大的场面。马老师表演的是一段老节目《起名字的艺术》,在其他舞台上也经常演出。不过这段节目在登上春晚时名字改成了《大乐,特乐》,其中还拿马季、姜昆等抓了现挂,马三立也成了第一个登上央视春晚的天津笑星,通过电视展现了津味相声的风采。

津味相声春晚首秀——《大乐,特乐》

你最喜欢马老的哪部作品?

怀念相声泰斗马三立(缅怀相声泰斗马三立)(13)

今天,一起缅怀!

编辑 | 霍然

综合 | 国家人文历史、天津相声广播、人民网、人民日报等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