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晚饭要不要吃(过午不食还是一日三餐)(1)

古时候的午时也就是11-13点,“过午不食”意思是说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通俗说也就是在13点之后就不能吃东西了。但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这并不适合我们现代人的作息规律。

食物由口腔、食管进入胃,在胃里消化吸收,然后食物残渣进入十二指肠、大肠之后排出人体,这一系环节就是胃排空的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讲,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固体食物排空快,小块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短,而含蛋白质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较长,混合食物一般胃排空时间为4~5小时。因此,一日三餐中的两餐间隔以4 ~6小时为宜。

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将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应根据早、午、晚的活动量,均衡地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一般情况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40%,晚餐应占30%~40%,也可根据劳动强度和生活习惯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20:00之间进行为宜。吃早餐所用时间以15分钟至20分钟,午、晚餐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过短,也不宜太长;进餐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影响食物的消化,会带来胃肠不适;进餐时间太长,会不断地摄取食物,引起食物摄取过量。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

过午不食,一方面将一天所需的能量集中在上午食用完成。就算是13点刚刚吃完,按照胃排空的4~5小时计算,那么午餐消化吸收在傍晚17~18点完成,到第二天的早餐为止,我们的身体至少10个小时处于空腹状态。如果我们中午吃得也不多,可能下午15点就消化完了,那么我们的身体将有14个小时属于空腹状态。这么长时间的空腹,会让我们的身体处于饥饿状态,长期以往就会动用身体的蛋白质、脂肪作为能量,然后身体可能就会疲劳,出现抵抗力差、低血糖、蛋白质营养不良等等各种疾病。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特色就是时间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巨大,很多人不吃早餐。相比没有一个单位会让上班期间吃东西吧,这样一来全天就吃一顿饭,那么人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差。在体重下降的同时也会出现精神萎靡、体能下降、脸色暗淡等现象。

早、午、晚三餐科学搭配,不用过午不食也能保持健康体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