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青年代表,结合各自经历,展示了不一样的青春风采,诠释了青春的N种定义。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用信仰浇灌青春之花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宓蜜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我是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是湖南青年讲师团成员。

师范教育,不仅是教育青年,更是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新时代教育人才。作为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思政工作者,工作13年来,我一直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树好信仰,讲好信仰,种下信仰。

7年前,我带头组建了“筑梦”辅导员团队,这是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从初期的7人到现在的23人,我们积极探索思政课“政治性、青年味、湖湘范、专业度”的融合,着力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和文化产品,让红色文化在同学中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让湖湘精神和湖湘文化彰显出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推出了创新思政课程《红色中国》,将近百年来的红色故事通过青春的语言、时尚的元素、趣味的方式在线上线下呈现。一年中,线上选课总人数达一万多人,全国选课高校达57所,后台经常充满同学们热情洋溢的留言,线下课程也是每期爆满。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打造了“画说党史”系列手绘漫画。通过绘画,展现一代代共产党员的青春故事,从人物“小切口”述说时代“大背景”,漫画在全网推出后随即成为网络“爆款”。

2020年,我被选为团省委首批省级青年讲师团成员,青春时尚的TED演讲方式再次丰富了我的思政教育经验。两年来,我与全省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讲师们一道,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基层一线。去年,在湖南共青团党史学习教育“万人万场”的宣讲热潮下,我们开展的小微型宣讲超2.7万场,线上线下覆盖青少年超400万,真正打通了理论武装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多年的思政教育实践经验让我满怀斗志和信心,思政课不会是一门“酱油课”,而是立德铸魂的中心课,思政工作者也不只是答疑解惑的“经师”,而更应该成为为青年引路、系扣、筑梦的“人师”。

我将始终坚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参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用信仰不断浇灌出一朵朵时代的绚烂青春之花。

用青春实干书写航天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答卷

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浮空器副总设计师 史章磊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我是一名来自湖南航天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团队是一支35岁以下青年占六成的“科研青年军”,我们始终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突破多项浮空器关键技术贡献青春力量。

浮空器是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来提供升力的航空器,目前是一项公认的没有被攻破的世界性难题。囊体是浮空器系统组成中最庞大、最重要的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浮空器的生命力。

在接到公司下达的“誓必攻克囊体高精度焊接难题”责任令之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磐石”青年突击队,不断改进方法、调试环境参数,终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囊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开展各种耐候性试验中,我们足迹遍布天南海北,有时就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戈壁上、草原里驻守长达八九个月,水土不服、饮食不规律、昼夜不分等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和病痛,我们都经历过。

最难以忘的,是在长达200多天北方靶场外场试验中的一次经历。那天,一场台风突然来袭,恶劣天气虽然危险,却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时机,其他人员都撤离至上风区,仅留下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在方舱中,雷电交加,狂风呼啸,疯狂撕扯着飞艇和方舱,方舱猛烈地晃动,仿佛坐着过山车,对讲机里刺耳的滋滋声时断时续……我和队友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和家人通了电话,简短交待了一些事情后,迅速平静下来,紧盯各项参数,快速研判和应对。最终飞艇成功扛过了台风的侵袭,极限耐候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在航天科工集团创立浮空器产业的十多年里,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成功完成各类浮空器的飞行试验和应用,临近空间浮空器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流层浮空器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作为航天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全面贯彻“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动员令,发扬“闯、创、干”的精气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为新时代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交出湖南答卷!

在无畏逆行中擦亮“火焰蓝”为民本色

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蒸湘区船山大道站站长 邓力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2006年12月,我来到船山大道消防站,开始了一名普通青年向合格消防员转变的历程。

刚接受高强度体能训练时,浑身肌肉酸软无力,上楼梯只能爬上去,吃饭的时候手抖得连筷子都抓不稳。半年后,体能达标的我开始跟着老兵一起出警,但作为学徒只有“观摩”资格。

一次,一个加油站失火,油罐熊熊燃烧,火情十分严重。现场指挥员突然对我说“你上!”那是我第一次拿起水枪直面大火,高压水枪强大的后坐力推得我连连后退,即使隔着十几米,整个脸也被大火烤得滚烫,火苗往上窜、不停翻滚,每向前走一步,都能感受到高温从战斗靴传遍我全身。

那时我才明白,实际作战比平时训练要困难百倍,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任重而道远。之后的执勤训练,我每次都主动加操加练,灭火救援中,我冲锋在前、义无反顾。被困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感激和赞誉,让我觉得一切拼搏都是值得的。

16年来,我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4800余起,营救被困群众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至少千万元,主动请缨参加四川汶川地震等跨省市重大灾害事故救援13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消防救援队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铮铮誓言,逐渐成长为“不怕死”的钢铁战士,先后荣记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9次。去年,我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亲切接见,这时刻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时刻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做到了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为新时代基层消防指挥员,我将以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时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消防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用奋斗改变命运 用奉献点亮未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生 邹晴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我是一名来自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今天我鼓起勇气、敞开心扉,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体会,希望自己的小故事能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给正处在逆境中的青年朋友带去勇气。

命运坎坷,我唯有自强不息。2001年,我出生在衡阳县船山村的一个小山坳里。大概从5岁开始,我慢慢感受到身边小朋友们异样的眼光,从他们嘴里听到了小儿麻痹症,也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总摸着板凳走路。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和母亲只能相依为命,靠着每月不到200元的低保艰难度日。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我却总要担心下顿能不能吃饱肚子,明天还能不能继续上学。我也曾彷徨,也曾抱怨,但我知道,作为家庭唯一的希望,我不能自怨自艾,更不能屈服于命运。

党恩如山,我始终砥砺前行。加入了少先队,我聆听了夏明翰、郭亮等家乡革命先烈的故事,觉得自己的苦难和他们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初中时,我懂得不仅仅要照顾好母亲,还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收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时,我既兴奋又焦虑,兴奋的是付出终有回报,焦虑的是学费怎么办、妈妈怎么办?关键时刻,学校党委为我和妈妈安排了免费住房,学校共青团帮助我筹措爱心款。在学校的这几年,我很安心、也很暖心,过两天我将参加专升本的考试,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饮水思源,我坚持崇德向善。大学期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投身社会公益,主动参加疫情防控。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的亲切接见。当见到那一刻,我激动万分,眼泪夺眶而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伟大的党,给予了我们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舞台和机遇。

生逢盛世,我的青春是多彩的;重任在肩,我的青春是奋斗的。未来,我将牢记的谆谆教诲,用脚步丈量三湘大地,用耳朵倾听三湘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三湘时代脉搏,积极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努力发挥医护专业特长,以实学实干实绩回报党和人民,努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彰显青春责任担当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韶也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我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水稻育种工作10余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2018年4月来我院三亚南繁基地视察时,作出了“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今年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来我院调研时,也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袁隆平创新团队的一员,我深受鼓舞,也更感使命责任重大。我所在的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年轻人,为了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我们成立了“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推动“藏粮于技”的要求落实落地。

面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种业自主创新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院从土壤修复、品种选育等方向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我所在的团队主要承担水稻基因种质创新与品种培育。这几年,我们陆陆续续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依然存在种源技术“卡脖子”风险,我们只能再次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开辟创新水稻种质的新途径,充满了艰辛与曲折,我们尝试各种方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进行实验验证,花了几年的时间获取处理过的种质材料,夜以继日筛选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技术与材料的双突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胸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深耕田野,原始创新,在保障我国种源和粮食安全的青春赛道上,跑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成绩!

在雷锋故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长沙市开福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彭弈韬

湖湘人物的代表(这些湖湘青年代表)(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我是一名成长于雷锋故乡的95后青年雷锋志愿者。

高中时,因朝夕相处的好友意外离世,我曾陷入焦虑和抑郁,一度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后来,在长沙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者近1年的专业疏导和暖心陪伴下,我慢慢走出了低谷,更在心底悄然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像帮助过我的志愿者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投身志愿服务,用不懈奋斗书写青春的故事。2016年11月,在长沙市开福区团委的支持下,我成立了一家青年社会组织,正式以团队的形式开启公益之路。大学毕业之后,我决心将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克服创业初期的重重困难,我参加了湖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收获了创业的第一笔奖金。从参与志愿服务到组织志愿服务,从学生志愿者到专职公益人,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公益初心。

奋战抗疫一线,用无悔逆行展示青春的风采。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和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入户摸底排查,多方筹集3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2021年7月,长沙疫情反复,我们在一周内完成价值百万元物资的筹集、发放。今年3月以来,在团省委统一调度下,我带领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值守长沙火车站交通枢纽,深入芙蓉区封控区提供服务保障,志愿者们持续23天的坚守完成1.1万小时志愿服务,为长沙摘“星”奉献了青春力量。

转战不同“战场”,用创新服务谱写青春的赞歌。多年来,我们实施脑瘫儿童关爱项目,结对帮扶长沙城西20户脑瘫儿童家庭;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等志愿服务,惠及3000余人次,帮助16名“问题少年”回归正常生活;组织开展助学行动,为永州祁阳207名贫困学子募集30万余元助学款……

作为共青团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践行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团员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奋发向上、勇毅前行,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整理)

[责编:杨佳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