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有各种各样的称号头衔,头衔越多越让人觉得高校有实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头衔越来越多,往往让人傻傻分不清这些称号的背后含义。老徐这次就一次性帮你们捋清楚这些头衔。

一流大学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珠峰计划双一流)(1)

985:又称985工程,在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于时间上在98年5月,所以命名为985工程。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九校联盟),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9所高校又称为“C9联盟”,是当时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9所高校。目前获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总计39所。

211:又称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目前国内211高校共有115所。

值得一提的是211高校名额并非完全按照高校实力进行顺序分配,而是综合考虑到地区发展等因素。211头衔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双非”高校来说,在招生方面有巨大优势。所以教育部考虑地区教育发展平衡,将部分211名额分配到偏远地区。

一流大学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珠峰计划双一流)(2)

双一流: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即第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时至今日,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47所。

目前双一流评估已经进行了2轮,与985、211不同,双一流名单是流动的。所以尚未评上双一流的高校仍然有机会评上双一流。

一流大学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珠峰计划双一流)(3)

2011计划:全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11名称源自2011年4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至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2013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的首批入选名单。

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其中指出:已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

强基计划:全称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自此第一批强基计划高校名单公布,共36所。

2022年3月,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自此国内“强基计划”高校共39所。

珠峰计划:全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于2009年启动。、

2011年,教育部选择了17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第一批“珠峰计划”有17所高校入选。

2021年2月5日,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公布。

2021年11月29日,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公布。

一流大学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珠峰计划双一流)(4)

时至今日,985、211、2011计划全部纳入了“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而强基计划和珠峰计划分别是面向基础学科的招生改革计划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旨在促进国家基础学科的发展和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拔尖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