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过,又到了牡丹花开放的季节。牡丹苑里,牡丹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引来无数人们前来观赏。

牡丹象征着典雅高贵的

静赏梅花喜待春(暮春时节话牡丹)(1)

人,在很早的历史中就有国色天香之说,而且它代表着雍容华贵,再进一步升华就可以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还是物质文明的象征。它以特有的富丽、丰茂和华贵,被视为是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

静赏梅花喜待春(暮春时节话牡丹)(2)

静赏梅花喜待春(暮春时节话牡丹)(3)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指出,“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说,“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曰:“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上每睹芳盛,叹曰:‘人间未有。’”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载曰:“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唐代李濬《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又记唐玄宗、杨贵妃于沉香亭夜赏“红、紫、浅红、通白”牡丹花的故事,并有“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每逢牡丹花开时节长安城为之疯狂。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在唐代,牡丹被称做"富贵花″,它是权贵的宠物,价格昂贵,有着"一夲直数万者"之说。唐朝宰相柳浑有诗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按唐开元日时一斗米值三、四钱算,一棵牡丹要换几千斗米。白居易的一首《买花》诗讲: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就是说,一丛红牡丹抵得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可见牡丹花不是普通百姓玩得起的。由于牡丹价格之昂贵,看来它只能存在于

静赏梅花喜待春(暮春时节话牡丹)(4)

国力強盛的朝代,以上所述是否可以解释为自唐亡后,而长安不再做为唐代的都城,牡丹衰落的原因。

如今,由于种植技术的普及,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榜眼,牡丹也从高贵之象征"走入寻常百姓家",全国各地都有她多姿多彩的身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