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1 月 21 日零点,2022 届世界杯的首轮揭幕战终于开始,由东道主卡塔尔 VS 厄瓜多尔。
多少有些让人错愕的是,仅仅在 3 分钟后,厄瓜多尔队就没有给东道主太多面子,快速攻入一球。但经过审核过后,主裁判奥尔萨托宣布进球无效,当时就有观众无法理解,毕竟在混战后方还有一名身穿红色球衣的卡塔尔队球员。
越位瞬间截图,图/抖音
这不是我们常见的典型越位。按照越位规则,进攻球员的身位在传球瞬间不能超过倒数第二位防守球员(包括门将),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越位都是进攻球员的身位超过了最后方的防守球员(不包括门将)。
但在厄瓜多尔的这粒进球中,门将已经上前拼抢,并与己方、进攻方球员混战一团,判罚的难点在于需要在瞬间发现:厄瓜多尔队的费利克斯·托雷斯是否碰到足球,以及谁是卡塔尔队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而后半自动越位技术给出了证明:
厄瓜多尔 11 号球员埃斯特拉达的右脚——越位了。
渲染3D画面截图,图/Twitter
这是一个隐蔽又正确的越位判罚,放在 VAR 技术引入之前基本不可能被发现,更别说确认。甚至即使在 VAR 引入之后,如果没有半自动越位技术的加入,依然很难被发现。
根据FIFA(国际足联)介绍,半自动越位技术(semi-automated offside technology)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球场上方的 12 颗专业跟踪摄像头,不仅可以确定球场上每个球员的实时位置,还会追踪每个球员身上多达 29 个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光点来捕捉动作,并以每秒 50 次的频率传送数据;二是本届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内部都安装了传感器,以每秒 500 次的频率向外发送数据,包括足球的姿态、速度等。
图/FIFA
FIFA 表示,这套技术不仅能更精确地判断攻击球员是否越位,更能帮助裁判在越位判罚上从从 70 秒的平均耗时减少到 25 秒。此外,半自动越位技术在判罚之后还能自动生成即时三维图像,向所有现场和转播观众展示越位瞬间足球和相关球员的位置状况。
根据《泰晤士报》报道,英超也计划在卡塔尔世界杯后投票决定是否引入半自动越位技术,使用 AI 判断越位并通过佩戴的手表告知比赛球员,以减少中断比赛的时间。前不久,欧冠率先实践了这项技术。
而半自动越位技术也不是世界杯第一次引入新技术了。事实上,世界杯一直是 FIFA 引入足球新技术的试验地。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VAR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身穿阿根廷队 10 号球衣的马拉多纳在腾空当中用左手将球打入了英格兰的球网,留下了世界足球史上的传奇故事——「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图/公开
但 1986 年的马拉多纳肯定不希望有 VAR(视频助理裁判)。
2018 年 6 月 15 日,在索契举办的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 B 组首轮西班牙 VS 葡萄牙的比赛中,迭戈·科斯塔(Diego Costa)创造了他个人在世界杯的第一粒进球,同时也是VAR第一次在世界杯历史上确定的有效进球。
由于存在犯规争议,当时的主裁判吉安卢卡·罗奇(意大利籍)借助 VAR 系统重看了画面,最终认定科斯塔并未犯规,进球有效。
而在小组赛F组韩国 VS 瑞典的比赛中,VAR 更是大发神威,整场比赛犯规次数达到了 43 次。下半场韩国队在禁区内的犯规,裁判也是通过 VAR 确认后判给瑞典队一个点球,随着足球打入韩国队的球门,也将比分锁定在了 1:0。
需要明确,VAR 是一套帮助主裁判做出正确判罚的辅助系统,本质上是通过将比赛画面和虚拟画面相结合,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还原比赛细节。要完成这一目标,VAR 还要依赖分布在球场上的「上帝之眼」—— 33 个专业摄像机,其中 8 个负责慢镜头,2 个用于辅助判断越位。
图/FIFA
与此同时,在 VAR 的视频操作间,由助理裁判和视频裁判组成的小组,将通过分析摄像头传回的相关录像画面,向比赛主裁判提供更多精确的判罚信息。
可以说,尽管围绕 VAR 依然存在公平性和打断比赛节奏的争论,VAR 还是成功了,一方面体现在 FIFA 指出的犯规次数比上届巴西世界杯降低了 17%,更体现在后续包括英超在内的各大赛事纷纷引入 VAR。
2014 年墨西哥世界杯:门线技术还记得 2010 年南非世界杯的英德大战,比赛在进行到第 38 分钟的时候,兰帕德大禁区挑射,足球击中,门楣后过线弹出,结果被主裁判拉里昂达误判,不仅让英格兰失去了扳平比分的机会,还导致士气大受打击,最终 1:4 落败给了德国,甚至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赛后时任 FIFA 秘书长的巴尔克就对 BBC 说,「所有人都在谈论一个并没有被裁判看到的进球,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是否使用新技术的问题。」
四年后的巴西世界杯,FIFA 正式启用门线技术,由德国公司 GoalControl 提供方案——在球场布置 14 台高速摄像机,每7台对准一个球门,通过每秒 500 帧的速度检测足球的移动。一旦系统检测到足球越过门线,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就会显示「GOAL」,以供裁判做出准确判断。
整个过程不到 1 秒。
就在那届世界杯小组赛法国 VS 洪都拉斯比赛的第 47 分钟,法国队的本泽马将球击中门柱,足球弹到洪都拉斯门将的左手,紧接着又落地弹起,门将马上将足球往外捞出,但实际就在门将捞球的瞬间,足球已经越过了球门线。
图/GoalControl
如果不是门线技术的引入,这种细节实在很难辨别清楚,快速而准确的判断也堵住了反对者的意见。长期以来都有一些人认为误判也是足球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关键比赛中出现的误判已经明显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门线技术的引入则让各个球队有了更为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事实上,就连时任FIFA主席赛普·布拉特就曾非常反感门线技术的采用,抱怨其经常中断比赛,但南非世界杯的误判以及技术的进步,都让 FIFA 最终在巴西世界杯上采用了这项技术,即便为此付出 350 万美元的费用。
2010 年南非世界杯:「普天同庆」球就在 2010 年南非世界杯前一年,阿迪达斯和 FIFA 共同发布了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JABULANI」——源于非洲祖鲁语,意为庆祝,国内媒体报道时通常译为「普天同庆」。
JABULANI,图/@CLF
具体到足球本身,除了在设计上融入南非的元素,阿迪达斯还在技术上采取了大胆的创新。「普天同庆」球体使用了 8 块表皮,首次采用球形制模的方法使每一块表皮实现三维立体结构,再以热粘合技术拼接而成,号称是有史以来最圆的足球。
其次是采用了阿迪达斯全新研发的 Grip'n'Groove 球面,表面嵌入了空气动力凹槽。阿迪达斯宣称可以使足球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始终保持稳定的飞行路线,从而提高球员对足球的控制力。
但在南非世界杯初期,「普天同庆」受到了大量差评,大部分球员批评该球太飘忽、难以预测球路,与阿迪达斯宣传的效果完全相反。不仅如此,就连各国门将也忍不住吐槽,塞尔维亚门将斯托伊科维奇(VladimirStojkovic)就认为它是「用过最糟的球」,巴西门将塞萨尔(Julio Cesar)干脆讽刺它是「类似你能在超市买到的球」。
甚至教练也批评。时任英格兰队教练卡佩罗认为,南非世界杯比赛用球「普天同庆」的质量是历来最差的:「短传没有问题,但当你尝试长传的时候,很难掌握球将飞向哪方!」
图/FIFA
当然,也有看法认为「普天同庆」只是成了「替罪羔羊」,卡佩罗批评之前,英格兰队门将格林刚刚因为「黄油手」导致球队痛失两分。包括FIFA官方也下场力挺「普天同庆」,阿迪达斯则辩护称,球员的感受不可靠,试验室中的机器人就能做到每次击球动作一模一样,试验数据证明了一切。
但数据同时也证明了,当届世界杯小组赛第一轮的进球率严重偏低,几乎接近 1990 年世界杯的最低进球率纪录。
写在最后事实上,不仅是世界杯,今天有大量的比赛都在通过技术介入以实现更为客观公正的竞技比赛。但足球比赛尤为不同的是,上下半场各 45 分钟,除了中场休息外,特别强调比赛的流畅性,极力避免中断的次数和时长,这既是从观众的观看体验出发,也是考虑球场上的进攻球员的状态,毕竟球场上攻守双方的气势非常微妙。
梅西在场上,图/@jikatu
不管是门线技术,还是 VAR 的引入,在早期都充满了各种争议,主要集中在比赛中断和过度判罚两个方面。
2018 年采用 VAR 的时候,FIFA 就表示 VAR 的使用原则是「最小限度地打断比赛,最大限度地获得(公正判罚)收益」。因此只有在涉及进球、点球、直接红牌、处罚对象错误 4 种情况时才会采用 VAR。
今天再退回前 VAR 时代,观众和球员恐怕都不会接受,更何况类似半自动越位技术这样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减少人的主观成分,AI的加入也在速度上避免了比赛的中断,观众和球员可以无感地感受比赛的客观公正。
就像 2018 年的马拉多纳也说,「(使用VAR)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我们没理由不相信,科技可以让足球比赛变得更加透明、公平和好看。
题图来自 FIFA 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