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生产的需求日益增加,纺织行业开启了环保技术革命,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以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开始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新材料系列 :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是塑料的替代材料,多用生产可降解餐具和购物袋。但经研究人员发现,在玉米类植物中通过提取淀粉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聚乳酸纤维即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在土壤中经过1-3年的时间就可以完全降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燃烧时不会造成污染,符合环保消费理念的期待。聚乳酸纤维天然的弱酸性环境,对细菌的滋生有抑制作用,可以驱避粉尘螨,还具有吸湿导汗、抗紫外线、低可燃性等特点,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迭代升级的需求。

数据显示,传统纺织服装业碳排放量占据全球碳排放量的10%,而聚乳酸纤维生产替代正好契合当下“环保时尚”的纺织消费新理念。

聚乳酸纤维易降解,但也增加成为纺织专用品的难度。聚乳酸纤维在高温下降解速度加快,而纺织业中的染色、印花等环节大多是高温环境;聚乳酸纤维表面光滑,但纺织成高品质细纱的难度大。主流已攻克的产品包括:被子、衬衣、盖毯、窗帘、床上用品四件套等产品。

再登新高不畏将来迎风而上(向34)(1)

再登新高不畏将来迎风而上(向34)(2)

再登新高不畏将来迎风而上(向34)(3)

新材料系列 :功能性纺织新产品

愉悦暖红外团队研发一款保暖理疗毯,据介绍具有舒适保暖,还相当于做了一次远红外光理疗。它还有去甲醛、去异味的效果,让空气更清新功吸收性远优于普通面料,而且其拥有的导电性使其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暖红外面料能。产品“动力”源于毯“芯”——由纳米碳素纱线织成的暖红外面料。据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介绍,暖红外面料对红外线的纺织技术正在不断更新迭代,现在开发的第三代产品已经试验成功,将在进一步优化后量产。

恒丰集团是功能性纱线的研发织造基地,其生产的珍珠纤维、牛奶纤维、亚微米纤维、海藻纤维等,均是自研产品,以功能化、差异化为方向,棉纺织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恒丰集团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抗菌棉,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将抗菌材料“嫁接”到棉纤维上,既保留了棉纤维的天然性,又增加了抗菌除螨的功能。产品所添加的抗菌材料对人体无毒无刺激,生产出的抗菌棉能达到4A级,抑菌效果持久,耐洗涤,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糖球菌等常见细菌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目前已用于国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以及抗菌内衣产品的生产。

回收再造:莱赛尔纤维与纳米纤维素

莱赛尔纤维俗称“天丝绒”,是以可再生的竹、木浆粕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回收旧衣服等材料,采用最先进的溶剂纺丝干法工艺进行生产,将原料粉碎后和溶剂直接混合、加热、溶解后纺丝,加工过程物理、环保、节能,排放接近于“零”,溶剂回收率可达99.7%;生产出莱赛尔纤维既有合成纤维的强度,又有天然纤维的吸湿性、防静电性,有丝绸般的手感和光泽,易于纺织、染整加工,舒适性、透气性更好;而且莱赛尔纤维更容易被降解,其在海洋中莱赛尔纤维63天可完全降解;在土壤中55天可完成降解;在淡水环境下只需42天就可完全降解。

纺织废料除了回收生产莱赛尔纤维应用在纺织产品中,其亦被生产为纳米纤维素,应用在医疗领域。在医用止血材料方面,纳米纤维素纤维与海藻酸盐、壳聚糖等做成的止血棉,遇到血液立即就会变成凝胶状,20秒内快速止血,促进创面愈合,在体内可以自行降解吸收。除了在医用领域,纳米纤维素还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吸附能力强和反应活性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日化、食品、药品、复合材料等行业与领域。目前纳米纤维素团队正与东华大学进行联合实验,突破工业化生产的成本制约。

再登新高不畏将来迎风而上(向34)(4)

再登新高不畏将来迎风而上(向34)(5)

行业发展越成熟越需要创新

创新才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纺织企业对研发投入重视,新建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无不让人感到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在创新过程中,如何平衡创新、市场、盈利、生存之间关系,是企业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单纯的依靠客户样品/技术来进行生产,企业将失去技术超前性和技术升级潜力沦为加工厂;而研发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研发成果没有市场也不行,企业财务压力无法承受。安全、有效的就是与上下游企业联动进行产品研发,满足企业技术发展和财务需求。

发展成熟的传统行业,更需要创新,使技术和产品实现差别化,这样才有生存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跨行业、跨领域的研发,或许是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END-

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均来自互联网及相关企业公众号,由小编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