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梁文婷)近日,从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传来喜讯,中国代表队在野外考察项目(NTFI)和地球科学思维展示(ELSI)两个团队项目均获得金牌,其中地球科学思维展示项目中国代表队获得第一名。作为唯一一名入选中国代表队的湖南学子,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2020班学生李承翰斩获2金1铜。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湖南师大附中学子李承翰。均为全媒体记者 周数邑 摄
2金1铜,为湖南捧回沉甸甸的奖牌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地科奥赛”)由国际地球科学教育组织主办,内容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注重野外实地考察及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比赛项目多,对选手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其难度和含金量不言而喻。
本届比赛于8月25日至31日在意大利奥斯塔举行,采用线上形式进行。经过国内预赛、决赛和集训队面试的层层选拔,李承翰作为唯一一名湖南籍参赛学生,和其他7名队友一起参加比赛,为湖南捧回了沉甸甸的奖牌。
“在备赛期间,我阅读了国内外大量本科教材,进入中国代表队后,在主教练向超老师、祝航老师、英语教练王思为老师的指导下,冒着酷暑积极准备国际比赛,阅读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教材和前沿领域的文献,做国际赛及各国真题,到岳麓山、丁字镇等地进行地质考察,参加国家队集训等等。”回忆起比赛经历,李承翰表示两金一铜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就,更是湖南师大附中“金牌摇篮”竞赛办学特色和“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9月6日下午,采访结束后李承翰看到学校教学楼采用花岗岩后,兴致勃勃给大家介绍其构造。
全力以赴,兴趣和支持是他的成功秘诀
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李承翰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采访中,李承翰说,个人的兴趣,以及家人和学校的支持是他的夺金秘诀。
“我从小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地球科学,六七岁时喜欢仰着头在家里挂着的世界地图上写写画画,观察河流的流向、各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等等。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兴趣爱好,给我购置了许多地图和书籍。”初一时,李承翰参加第一届地科奥赛中国选拔赛便获得湖南省一等奖,高二分科时再选科目选择了地理,并加入了学校地理和地科竞赛组。
李承翰告诉记者,学校配有专门的竞赛培训室,为学生购置了大量专业书籍。培训采用主教练负责制,平时每周两次,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进行,比赛之前还会安排大学相关专业老师和往届地球科学奥赛得奖选手进行针对性辅导。
因为参加培训,李承翰需要时不时地请假,班主任王丹每次都爽快地说:“去吧,全力以赴!”因为王丹知道,这是他的热爱所在。在李承翰出发比赛前,班上每一位同学都为他写下祝福的字条。
“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并为之创设平台、提供支持。”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谢永红介绍,“学校希望这些学生进入大学选择专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都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相关。学校作为‘金牌摇篮’,培养出来的多名奥赛冠军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
李承翰说,个人的兴趣,以及家人和学校的支持是他的夺金秘诀。
金牌摇篮,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截至目前,湖南师大附中在地理相关学科奥赛荣获国际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1枚,全国金牌17枚、银牌20枚、铜牌11枚,总成绩位于全国前列,湖南第一。同时,该校目前共获得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35枚、银牌12枚、亚洲金牌12枚。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其背后是湖南师大附中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付出和决心。
“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五大学科竞赛,学校对地理、地球科学、机器人等不与升学挂钩的学科竞赛也高度重视,让附中学子‘素质全面,个性彰显’,也是期待附中学子遵从内心,发展内心,圆自己该圆之梦。”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黄月初说。
“‘必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学会实践’的附中素质教育内核,我在比赛中深有体会。”李承翰告诉记者,在艺术与科学项目中,他用上了自己在学校的音乐模块课中练了两年的葫芦丝,将中国的传统民乐带上国际舞台。
据了解,从2015年起,湖南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对地理学科拔尖创新学生进行选拔和培训,参加地理奥赛和地球科学奥赛。主教练向超、祝航介绍,通过“玩中学地理”兴趣课、地理竞赛招新海报、地理社团等吸纳一批对地理及地理竞赛感兴趣的新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卓越课程提升来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与素养,并借鉴学校五大学科的培训经验,结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地理学科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