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肺部”义诊进社区

01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专家走进沙依巴克区哈密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居民现场义诊。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活动首站,该院副院长、呼吸科专家窦红带领胸外科、呼吸科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疆专家组团来到沙依巴克区哈密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百余名居民义诊、答疑解惑。

  “阿姨别紧张,并不是所有的结节就是癌,肺内的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除了恶性肿瘤之外,良性病变有炎症、结核、感染等。目前来看您的问题不大,可以定期观察随访,再决定下一步治疗。”义诊现场,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唐文仔细查看着居民刘桂梅近期的体检报告、CT片后建议。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2)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护士为参与义诊的社区居民测量肺活量。

  家住哈密路的吴先生今年71岁,一周前检查CT提示微小结节、肺气肿、肺大泡形成,“本来都准备去大医院挂号了,听说今天义诊现场有三甲医院专家,也有北京来的专家,这下省下时间不说,还能请多个专家把把关,也更安心些。”

  唐文介绍,今年,“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联合八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深入社区将义诊送到居民身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防震减灾宣传入人心

02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3)

2月10日,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连日来,米东区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为大家普及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应对地震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米东区地磅街道健民社区邀请了新疆地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吐尼亚孜·沙吾提开展了防震减灾安全知识讲座,根据灾害防范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培训,开展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逃生避险培训。

  现场还邀请居民互动,展示如何利用家中常见物品开展震后自救互救的技能,并现场解答了居民提出的相关疑问,现场气氛活跃。

  居民麦丽哈巴·吐尔逊说,通过培训增强了防震抗灾救灾意识,知道了地震的防灾避险知识,也了解了自救互救的具体操作流程 。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4)

2月10日,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居民正在有序逃生。

  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社区开展了一场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居民开展了地震自救互救演练,还邀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众和社区党委书记王小燕说,除了每年组织常规应急演练、向居民发放防灾减灾应急手册外,社区也积极通过线上课堂、科普活动等,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的方法。

邻里文化周加深邻里情

03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5)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门街道居民正在做微量元素检测。

  听乐器演奏、听京剧、看歌舞表演,玩打地鼠、投壶、拼搭积木、职业扮演、套圈等游戏,做手工、听宣讲……这几天,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很热闹。东门街道办事处在这里举办“东门邻里文化周”活动,各族居民在玩乐中多了互动,多了交流。

  2月11日,在一楼“石榴籽”讲堂,乌鲁木齐市老兵公益服务队队长居海林,一边展示他带来的近百件红色展品,一边给大家讲起红色故事。

  建国北路社区居民雍祉淳和爷爷一起来玩。“我听了红色故事,听了小提琴独奏,玩了投壶游戏,特别有意思。”雍祉淳说,他会听爷爷的话,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建设家乡。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6)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门街道的小朋友正在组装电子陀螺。

  东风路社区居民王瑞安手机里,保存着前两天拍摄的视频,是居民阿卜杜热依穆·阿卜杜艾尼在演奏《牡丹汗》。

  “我特别喜欢民族乐器,喜欢新疆音乐那简单而热烈的旋律。还是身边的人演奏,拍视频存下来,自己听,也分享给邻居。”王瑞安说,参加邻里周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也让邻里之间能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加深感情。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7)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朋友正在阅读绘本。

  “希望通过‘邻里文化周’这样的方式,丰富广大居民的生活,增进邻里情谊,培育新型邻里关系,凝聚人心,一起为街道、社区建设努力。”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琪说。(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

来源:“关爱肺部”义诊进社区

01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8)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专家走进沙依巴克区哈密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居民现场义诊。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活动首站,该院副院长、呼吸科专家窦红带领胸外科、呼吸科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疆专家组团来到沙依巴克区哈密西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百余名居民义诊、答疑解惑。

  “阿姨别紧张,并不是所有的结节就是癌,肺内的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除了恶性肿瘤之外,良性病变有炎症、结核、感染等。目前来看您的问题不大,可以定期观察随访,再决定下一步治疗。”义诊现场,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唐文仔细查看着居民刘桂梅近期的体检报告、CT片后建议。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9)

2月11日,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启动“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护士为参与义诊的社区居民测量肺活量。

  家住哈密路的吴先生今年71岁,一周前检查CT提示微小结节、肺气肿、肺大泡形成,“本来都准备去大医院挂号了,听说今天义诊现场有三甲医院专家,也有北京来的专家,这下省下时间不说,还能请多个专家把把关,也更安心些。”

  唐文介绍,今年,“关爱肺部、健康呼吸”大型系列义诊活动联合八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深入社区将义诊送到居民身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防震减灾宣传入人心

02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0)

2月10日,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连日来,米东区各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为大家普及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应对地震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米东区地磅街道健民社区邀请了新疆地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吐尼亚孜·沙吾提开展了防震减灾安全知识讲座,根据灾害防范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培训,开展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逃生避险培训。

  现场还邀请居民互动,展示如何利用家中常见物品开展震后自救互救的技能,并现场解答了居民提出的相关疑问,现场气氛活跃。

  居民麦丽哈巴·吐尔逊说,通过培训增强了防震抗灾救灾意识,知道了地震的防灾避险知识,也了解了自救互救的具体操作流程 。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1)

2月10日,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居民正在有序逃生。

  在米东南路街道众和社区,社区开展了一场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居民开展了地震自救互救演练,还邀请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众和社区党委书记王小燕说,除了每年组织常规应急演练、向居民发放防灾减灾应急手册外,社区也积极通过线上课堂、科普活动等,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的方法。

邻里文化周加深邻里情

03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2)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门街道居民正在做微量元素检测。

  听乐器演奏、听京剧、看歌舞表演,玩打地鼠、投壶、拼搭积木、职业扮演、套圈等游戏,做手工、听宣讲……这几天,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很热闹。东门街道办事处在这里举办“东门邻里文化周”活动,各族居民在玩乐中多了互动,多了交流。

  2月11日,在一楼“石榴籽”讲堂,乌鲁木齐市老兵公益服务队队长居海林,一边展示他带来的近百件红色展品,一边给大家讲起红色故事。

  建国北路社区居民雍祉淳和爷爷一起来玩。“我听了红色故事,听了小提琴独奏,玩了投壶游戏,特别有意思。”雍祉淳说,他会听爷爷的话,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建设家乡。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3)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东门街道的小朋友正在组装电子陀螺。

  东风路社区居民王瑞安手机里,保存着前两天拍摄的视频,是居民阿卜杜热依穆·阿卜杜艾尼在演奏《牡丹汗》。

  “我特别喜欢民族乐器,喜欢新疆音乐那简单而热烈的旋律。还是身边的人演奏,拍视频存下来,自己听,也分享给邻居。”王瑞安说,参加邻里周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也让邻里之间能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加深感情。

送科普送关爱送健康活动报道(送义诊送科普送欢乐)(14)

2月11日,在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朋友正在阅读绘本。

  “希望通过‘邻里文化周’这样的方式,丰富广大居民的生活,增进邻里情谊,培育新型邻里关系,凝聚人心,一起为街道、社区建设努力。”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琪说。(乌鲁木齐晚报融媒体)

来源:掌上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