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宋代是文人的天下,整个朝代一直都是文强武弱。但他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就是在文坛上大名鼎鼎的辛弃疾。殊不知,辛弃疾年轻时武功高超,自己就能拉起一支2000多人的抗金起义军队伍,手刃叛变的起义军将领,更让人震惊的是,他23岁时曾在金兵的大营里赤手生擒叛徒平安回宋,你说他年轻时牛不牛?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一)辛弃疾简介
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早逝,从小跟着祖父辛赞长大。他天生聪慧,少时师从名师刘瞻,因此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但他感兴趣的却不是诗词歌赋,而是武艺搏击。因自带武术基因,少年时便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们学过他的词作:里面的”醉里挑灯看剑“,”金戈铁马“等都是他自己真实的经历。
(二)辛弃疾手刃叛变的起义军将领义端
金兵入侵南宋,沿途一路烧杀抢夺,民不聊生。当时涌出了很多抗金武装运动。其中人数最多,声势最大的是首领耿京创建的太平军。辛弃疾深怀民族仇恨,知道凭自己拉起的2000多人队伍寡不敌众,于是带着自己的队伍加入太平军。其他的小众队伍也陆续投奔太平军,太平军实力大增,一度壮大到25万人。
辛弃疾积极为太平军网罗人才,说服自己的旧相识义端和尚带领手下1000多人加入太平军。但知识分子义端认为统帅耿京是个农民没文化,心里看不起耿京,两人矛盾重重。一天,义端无故失踪,辛弃疾掌管的义军大营也不翼而飞。耿京断定辛弃疾和义端是一伙的,两人狼狈为奸,于是大怒,下令杀了辛弃疾。辛弃疾为人仗义,在起义军里口碑不错,很多将领为他求情。辛弃疾请求耿京给他3天时间抓回义端,讨回印信,耿京同意了。
辛弃疾仔细分析了一下,知道义端拿着印信投奔金军去了,便快马加鞭往金兵营方向赶,果然在半路上追上义端并质问他为何盗取印信叛变,一番理论后义端尝试求情保命,辛弃疾气愤之极没给他任何机会。在义端想要骑马逃跑时,辛弃疾胯下骏马一跃而起,顺势拔剑前刺正中义端后心,义端一剑毙命。辛弃疾砍掉义端人头回起义军复命。通过义端这件事,耿京知道辛弃疾不仅衷心耿耿,而且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于是军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他处理。
(三)辛弃疾最光辉的壮举,赤手生擒叛徒张安国
尽管手刃义端,但辛弃疾深知,仅凭起义军的力量难与金军抗衡,便建议耿京携20多万人的队伍投奔国家,耿京被他的慷慨陈词所打动,召集手下的将领商议此事,大家统一意见决定归宋。于是耿京派贾瑞和辛弃疾携带9名随从往江南方向赶,谒见宋高宗。宋高宗听到20多万大军归附,非常高兴,慷慨地为太平军将领加官晋爵。得知这个结果,贾瑞和辛弃疾特别兴奋,顾不得休息马不停蹄往回赶,想把这个好消息早些告诉起义军。
令辛弃疾没想到的是,在他离开不到1个月的时间,起义军那边竟然天翻地覆,已经不复存在。原来,在金政府高官厚禄利益引诱之下,起义军人心涣散,走得走,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太平军将领张安国等,为了贪图私利,邀功请赏,合谋杀害了耿京,叛变投敌。辛弃疾不禁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他不知没有了起义军队和将领,如何向朝廷复命!
辛弃疾心里愤愤不平,一心想报仇雪恨。他向海州首将借了50位英勇之士到金兵营锄奸。这是 一个异常危险的举动,当时张安国已经被金国·任命为济州知府,济州是金国重镇,金国在那里驻有重兵把守。辛弃疾没有畏惧,他和王世隆等率领50铁骑,趁夜色快马加鞭赶往济州。张安国做梦也想不到,辛弃疾到金兵营找他,是来报仇雪恨的!当时他正在设宴,听到手下通报辛弃疾求见,还以为辛弃疾走投无路投奔他呢。
济州的士兵大多是耿京的部下,对辛弃疾毫无防备。还没等张安国打声招呼,一把冷剑便架在了张安国脖子之上。只见辛弃疾动作利落,右手拿着剑,左手将张安国轻轻提起,向身后一扔,吩咐骑兵把他绑了。眨眼之间,张安国就被缚在马。成为俘虏。等济州士兵反应过来,张安国已经束手就擒。辛弃疾回去的路上历经艰险,把张安国交给朝廷审判。宋高宗下令将张安国斩首并示众3日,以儆效尤。
辛弃疾仅带领50骑兵深入5万敌军中轻松缚取其主帅,这在当时和后世都堪称传奇。当时他年仅23岁。可见他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不仅是我们熟知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位衷心耿耿的爱国将士,一位金戈铁马的抗金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