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 郑思奇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大凉山的崇山峻岭间,一条条细线带着粗线穿过雾气,来到百米左右的高空,在一群“蜘蛛侠”的“穿针引线”之下,一条蜿蜒绵长的输电“天路”正在逐渐显现。

这里位于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是国家“西电东送”大动脉、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之一的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川1标段建设现场。

6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近期该工程成功开展了这处放线作业,放线长度5034米,作业现场海拔高低落差达900米。而此次放线的成功开展,也意味着这条将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五省市,全长2140.2公里的输电“天路”距建成又更近了一步。

直流输电的发展方向(在云端穿针引线)(1)

2022年6月19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放线现场。(卢忠东 摄)

数吨重的输电线

如何在百米高空被“编织”?

“前期勘察我们几乎跑遍附近大小山头,才找到这个稍好一点的作业位置,然后搭建放线作业的张牵场地,又花了7天修建1.2公里路。”该工程川1标段施工项目经理王培说,川1标段线路全部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负责建设,沿线地形多为高山峻岭,最高海拔3500米,其中跨越林区长度占工程区段约47%,重冰区长度约占63%。

那重大数吨的输电导线,是如何被送到几十甚至上百米高的铁塔上进行铺设的呢?据他介绍,电网的“穿针引线”就是“细绳带粗绳”,在铁塔之间,通过尼龙绳、钢丝绳等各种材质的引导绳进行层层牵引,最后通过1个走板牵引2根导线,完成输电导线展放。牵线时分设牵引场和张力场,牵引场主要用于牵引导线,张力场主要通过张力机调整在牵引过程中导线的张力,确保导线不与地面、树、房等摩擦。

此次白浙线放线区段为177号铁塔至187号铁塔,两个场地宛若刀劈斧凿般的断连山,下方又是大深沟,升腾的雾气不断自下而上弥漫开来。尽管地势险峻、连日阴雨,让此次放线工程异常艰难,但王培和他的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建设队伍已经做足了准备。

直流输电的发展方向(在云端穿针引线)(2)

2022年6月19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放线现场。(卢忠东 摄)

建设现场

跟天气抢时间 成功完成放线作业

“一会儿雾散了,我们抓紧时间放线。”准备工序完成,王培在泥泞的张力场内来回走着对放线各个环节进行仔细检查,不时抬头看看天。

大凉山地区的天气变化很快,往往一两个小时就能经历完晴雨天气。正午时分到来,不远处的178号铁塔逐渐显现出轮廓,工地上开始热闹起来。

“各塔位注意,张牵机准备好,注意观察走板过滑槽情况,开始放线。”当天,作业班组长用对讲机发出作业指令后,伴随着机械的隆隆声,3个走板在大家的注视下开始相继沿着既定方向朝滑槽移动……

“雾又起来了,能见度太低了。操作都暂时停一下。”

“转角塔人员检查一下滑车的受力状况,张牵场人员提前做好准备,雾散了好马上接着牵线。”王培急促的声音在作业人员手中的对讲机中响起。

没多久,雾气被山谷的风吹散。“雾散了,179这边能不能确认走板位置?”放线工作再次启动。最终,随着导线安全抵达预定目标位,这场云端上的“竞速走”暂告一段落。施工人员将马不停蹄地投入导线紧线、附件安装等作业中。

直流输电的发展方向(在云端穿针引线)(3)

2022年6月19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放线现场。(卢忠东 摄)

预计今年底完工投运后

四川每年可向浙江输送清洁水电超200亿千瓦时

据介绍,作为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之一,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连接白鹤滩水电站,受端连接浙江杭州浙北换流站,与即将投运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一样,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大动脉之一。

该线路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等5个省市,全长2140.2公里,输电容量8000兆瓦,工程预计将于2022年年底完工投运。届时,四川每年将向浙江输送清洁水电超200亿千瓦时,进一步保障东部地区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不竭动力。

直流输电的发展方向(在云端穿针引线)(4)

2022年6月19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放线现场。(卢忠东 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