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国(宛yuān)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汉时王治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卡散赛)。后属西域都护。唐显庆三年(658年),置休循州都督府于其地渴塞城。北通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与大月氏接,产汗血马。又作破洛那、沛汗、判汗、钹汗、拔汗那、跋贺那。即古渠搜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1)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记载:据张骞归国后描述,当时大宛大小城池有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常备兵力高达6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稻、麦、苜蓿、葡萄和葡萄酒。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于寘的西边,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于寘东边的河水都向东流,注入盐泽。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那儿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

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东征,于锡尔河畔之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兴建“极东亚历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时改建为安条克城,似均未东向深入大宛境内。但在大夏最盛时,尤其在欧提德姆斯北征时,则占有了该地,并按希腊方式在各村镇修建坞堡。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2)

大宛尤以出汗血名马著称。后亦称骏马为“大宛”。《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在春天的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此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 据史书上说,汉武帝时外国曾进献乌孙马,武帝见此马神俊挺拔,便赐名“天马”;后来又有人进贡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汗是血红色的),于是他又将乌孙马更名为“西极马”,而称汗血马为“天马”。这里所说的“天马”、“西极马”都是素有“腾昆仑,历西极”之美誉的伊犁哈萨克马的先祖。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3)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史称“白登之战”也称(平城之围)。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4)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但是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往大宛国,希望以重礼和金马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5)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后,汉太初三年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李广利分南北两路进军大宛国,汉军在途中路过西域各国时,各国都很敬重,并且出城相迎并赠以粮草,只有轮台阻挡住汉军的路途不让经过,遭到汉军屠城。 

之后两路汉军成功在大宛国附近会师,大宛国军队不敌汉军只能守城,李广利将军令汉军包围了大宛国并且断其水源,在猛攻了一个半月后,大宛国外城被破,大宛国战将煎靡被俘虏,大宛国人开始害怕。最终大宛国的贵族发动政变,密谋杀死了大宛国的国王,和汉军议和。并且将汉武帝想要的汗血马献出,而且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汉宛之战结束,汉军也顺利还朝。休战罢兵之后的大汉朝廷起初还寄希望于新国王能够改善双方的紧张关系,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东西文化差异下的一厢情愿。在希腊贵族们看来,依据形势变化更换国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在汉军走后新国王很快就因为亲汉而被杀,第二次汉宛战争的成果同样付诸东流。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6)

中国历史文献中,“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捷金马”。也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和很多帝王的坐骑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7)

阿哈尔捷金马善解人意、体形好、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 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8)

国宝级的文物,“马踏飞燕”中铜奔马的原型,便是产自西域的汗血宝马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极品青铜器物,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9)

“马踏飞燕”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1983年10月,国家旅游局将“马踏飞燕”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并一直沿用至今。

汗血宝马来自大宛国还是月氏国(大宛国昆仑汗血宝马)(10)

《大宛国》“腾昆仑,历西极”之汗血宝马。神秘西域三十六国之十一!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我是@憨牛户外领队,爱新疆,爱旅行,爱美食!愿我的文字给朋友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西域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