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媒体工作,电影却越看越少。

去年可能看了不到100部吧,还整天煞有介事地写文章,面皮够厚。

不过说来也怪。

以往看得多时,不想写什么观影总结,现在这“阅片量”捉襟见肘,反倒有了兴致。

按惯例选10部,不分新旧,把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择出来,以飨同好。

-10- 《分裂》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1)

打眼一看,小成本惊悚片。

仔细一瞧,我的天,原来是“超级英雄前史”。

《分裂》要与沙马拉之前那部《不死劫》放在一起来说。

《不死劫》属于不顾后果的电影。由表及里,完全是风格化表达,大众无法接受。

而《分裂》时的沙马兰学会了“藏”,把“真意”藏在最后,用惊悚片“外壳”包裹住全身。

都说奉俊昊这次让人失望。

真的吗?

可那个三场连环的追逐戏还是强大到影史震颤。

像这种导演,已经没那么看重“反响”,他们脑子里琢磨的,都是怎么挑战自己。

每部影片都要去到新的、未知的领域,这才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雪国列车》和《玉子》是奉俊昊在国际上“见天地”的过程。

对其个人来说,韩国那座小庙早已装不下他这尊大神,去好莱坞是顺其自然。

而就韩国电影而言,这两部作品,是一种电影产业的进阶。

简单说,同类的项目,我们拍出《长城》,人家拿出来的是《雪国列车》和《玉子》。

怎么比呢?

另外提一句。奉俊昊在艺术上是真左翼,极左那种。

认清这一点,看他电影时的那些“三观”问题,也许能释然些。

-8-《军师联盟》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2)

一年到头,能看的国产剧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军师联盟》鹤立鸡群。

三国戏不好拍,里面的人物都像雕塑一样,早就定型,观众不易接受新解读。

这部剧的“颠覆”能站得住,除制作精良外,最重要的还是剧本的侧重点。

全剧的焦点是“人心”。

表面上讲国是纷争,内里则靠人心驿动串联。

所以人物不再脸谱化,你看到的角色有“私生活”、有阴暗面、还有心眼儿。

关键就在于这个“心眼儿”。

它让《军师联盟》区别于其他三国剧,也让剧中的角色明显更鲜活,更有人味儿。

于和伟能那样撒开了演曹操,与这部戏的创作思路还是关联很大的。

只是,《军师联盟》的优秀其实仅停留在制作水平、剧情紧凑度和表演等方面,美学上并未有什么突破。但凡要“起范儿”就升格,慢镜头包打一切。

所以,只能说是进步极大,还远不能和真正高水准的作品相提并论。

-7-《风骚律师》第三季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3)

一部美剧的衍生剧,居然拍出了“众生皆苦”。

有《绝命毒师》打底,文斯·吉利根可以“恣意妄为”。

《风骚律师》慢得令人发指,也没有那么多死亡、绝战做噱头,经常一件小事就拍一集。可是每个人物都极鲜活,前史与细节铺排严密,让整个故事的焦点对准了“人”。

这些“人”其实是凡人,与你我相同。

《绝命毒师》是“神化”了的普通人,而《风骚律师》则把那些家伙再打回凡间,去经历生活的烦恼与苦楚。

全剧有一个角色写得绝赞,吉米的哥哥,Chuck。

可怜、可恨、可悲、可叹,太久没见过这么复杂又扭曲的人物了。

他恨吉米的理由奇葩又令人信服,他得的“怪病”荒诞至极却让人无可奈何,他还时而狠辣阴险,时而又念起血缘亲情。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大奸大恶的老头,成为了整部剧主线里的“反派Boss”。所以,《风骚律师》已经很难再被划为犯罪题材了,它几乎完全变成了一部“家庭剧”。

《绝命毒师》里神乎其技的“妙人”,在这部剧中完全被扔回现实。他们与你我一样,在生活里打转,要面对各自的困境与难关。

本季最后两集,气氛与底色都“萧条荒凉”,好像大家的生活都到了一个结点,需要新的开始。Kim的遭遇让人唏嘘,吉米和哥哥也逃不出怨恨的轮回。

所有角色都在努力跳出命运的“公式”。然而万事到头一场空,谁都没能走出宿命。

这种轮回与“末世感”,《火线》曾做到过,但那是无数人物、包罗万象的巨著;《金瓶梅》也曾写出,可那里面有众生情状,笔触遍及人世。

像《风骚律师》这般小巧的剧集,竟能博出如此大的格局与气韵,真是叹为观止。

-6-《心灵猎人》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4)

期待《心灵猎人》成为疑案推理题材又一高峰的人肯定会失望。

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部侦探剧。

剧中,二人组仅有的几次破案,都没有重点刻画,根本就不在这上面铺设悬念。

大卫·芬奇的真正目的在于人性黑暗面,是探索未知领域时,人们会接受到怎样的反馈,会产生什么“变异”。

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并渐渐走向深处时,惯常思维将被打破,你将开始相信一种新的体系。而这种新的体系又会开始“异化”你自己,产生反噬的力量,推动你越走越远,直到撞墙弹回的一刻。那时,你会发现,世界无比博大,个体的自信又是多么可笑。

所谓人性深处的规律,可是,人性根本就没有规律吧?

所以,《心灵猎人》的着眼点,根本不是“案子破没破”、“主角是否赢得胜利”等等常规戏剧矛盾。它是借侦探题材做渠道,去摸索一些复杂又模糊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心灵猎人》的创作者,与剧中主人公有着共同的“使命”。那位年轻人在未知中“掘进”,而剧集的作者,也在努力表现某些前人未曾涉及的领域。

人心深似海,玄之又玄。能把那些内心震荡拍出来,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5-《孩子王》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5)

如果只看近些年的陈凯歌,那你绝不会想到三十年前他还拍过这样的电影。

《孩子王》很素,人物和场景都简略,像是一则寓言。陈凯歌画出的是一幅简笔画,可当这些线条组合到一起时,呈现出的却是天才般的意象。

焦木坟场,教室里的“图腾”,放牛娃,老杆的凝视,烧山。

影片传递信息时的视觉化程度,在华语电影史上屈指可数。

探索场景造型的表意功能,把情节、意蕴、人物状态等一切信息诉诸于影像。这让《孩子王》看上去像是由“定格图画”拼成的电影。图画里的内容都像禅宗偈语,所有信息都不是直给的,你要在视觉上自己品味体会。

所谓说出来就不是禅。相比于那些絮絮叨叨,生怕观众“听”不懂的作品,明显这种“打机锋”的影片更有韵味。

35岁时,拍摄《孩子王》,影片气定神闲、稳稳当当;65岁后,执导《妖猫传》,全场“一路小跑”、慌慌张张。

陈凯歌这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历程,真是值得研究。

-4-《芳华》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6)

《芳华》太沉重,看完就只剩难过。冯小刚努力在规避一些残忍,但终究还是无法抵消幻灭。

幻灭意味着反差。而《芳华》中的反差,太过激烈,痛感也被无限放大。

文工团是那个激昂的年代中最浪漫的符号。讲文工团的消散,就是把理想主义的“塔尖”拆下,瞬间扔到地面。况且,这“拆卸”的方式,还包括战争、集体主义之恶、时代变革的残酷等等。

本就是美梦一场,终有醒来的时刻。只是,这唤醒的过程太痛苦。理想世界轰然倒塌,人生永无重来的机会。

人都有选择性记忆,会把好过的日子留住,忘掉那些伤疤。而几十年来的操作,又让很多关于历史的还原性认知无法露头。以至于,突然一部具备真实气味儿的作品出现,大家才想起——是啊,当年的那些事儿,多么可怕。

大势之下,人如蝼蚁,时代机器从来不懂情为何物。至于你心安与否,知不知足,还值得一提么?骗自己罢了。

说到底,《芳华》拍的是梦幻泡影。

-3-《沉默》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7)

信仰是什么?

当某种强大的力量要改变你的信仰时,为什么你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屈服?

那些在胁迫之下背离过内心,亵渎过神明的人,若日后仍默默保持对神的心意,那他们的行为还算是信仰吗?

老马丁到了这把年纪,在电影里做了一次终极拷问。

这些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合适的答案,但《沉默》还是用影像在努力探寻。

全片虽然节奏平缓,不过仍有很多极亮眼的调度。

前半部,那些雾气是会说话的。每一次迷雾出场,都像在讲着故事。而几次海上航行的场景,都犹如圣经中的画面。另外,小神父即将“弃教”践踏神像时的镜头也令人难忘。

所以,老马丁终究还是老马丁。像他这样的大艺术家还在埋头求索,世界还是有希望的呀。

-2-《临渊而立》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8)

导演简直不是人。

实在太残忍了,影片就是在慢慢搭建一座炼狱,把女主角装进其中,去遭受煎熬和折磨。

浅野忠信的角色更像是幽灵。你可以说他真实存在,也可以认为他就是主人公“恶念”的化身。

他一出场,整部片子就进入一种“危机模式”。你会觉得表面的宁静之下,处处蕴含着险情。

果然,可怕的事情一点点爆发,直至最后无可挽回。

对于男主角来说,这像是早年作恶之后,迟来的报应。

而对于女主角,则没有这么简单。她会觉得,是自己一丝欲念萌动,导致女儿终生残疾。而丈夫隐秘的过去被曝光,更让她羞愤异常。生活对于她已没有任何喜乐,只剩痛苦相伴。

在“凌虐”女主的过程中,导演试图表现命运对恶行的某种“间接”惩罚,以及厄运降临背后的宿命轮回。

虽然有些结构先行,情节也过于机巧,但影片的质感令人震惊。就像片名一样,电影里的人物都像是在深渊边站立,处境危急,内心栖遑。你会跟着他们,一步步走进日常生活中的黑暗地带。

可以说,《临渊而立》完全就是恐怖电影。

-1-《色戒》

晒一晒这几年看过的电影(电影媒体加班狗的鸡年观影总结)(9)

2017年,是《色戒》上映十周年。回头再看,依旧摄人心魄。

片中所有无可言说的东西,都印证着影片的丰富性。

就像王佳芝对易先生泄密后,独自离开珠宝店。黄包车拉得飞快,她脑海中闪回当年“入伙”时的画面。那时的她,到底是什么心情呢?后悔、释然还是矛盾?

还有易先生最初认识王佳芝时,屡屡试探。以他的道行,不可能看不出王佳芝是在表演,可又是什么促使他假戏真做呢?

这类问题,李安在片中都提供了细密的佐证。它没有直接回答,但给了你想象与品味的空间。

《色戒》的意蕴层层叠叠,每场戏、每句台词、每一帧画面都有解读的价值。李安是把毕生功力都倾注进了这部电影中。而《色戒》的黑暗和复杂,也一如他本人。

这种电影,恨不得每场戏都值得写一篇,可真要下笔时,又好像无处开头。

私以为,即便是100年后,华语电影评选十佳,都应该稳稳有《色戒》的位置。


此文章为【国片志】原创,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