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陌生人和颜悦色,却容易对亲近的人心生不满;明明是关心,话说出口却成了指责……“为什么对越亲密的人脾气越大?”不久前,这个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很多人感叹,自己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曾有观点认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终其一生,我们都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别把生气的脸摆给家人看,也别总是把坏脾气展现给最亲近的人。

伴侣之间的坏情绪

《非暴力沟通·两性篇》一书中曾提到一个观点:“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坚定而且自信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但也要懂得很好的说话技巧。”

但对于一些夫妻来说,做到这点或许没那么容易。

小方供职于某企业,在别人眼中性情温和,但却时常被老公扣上“不讲道理”的帽子,“吵架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比如东西买贵了,没用优惠券等等。”

一旦开启争执模式,小方就开始评论另一半做得有多不好、自己有多失望,“他也特别倔,不会有什么解释,两个人吵得人仰马翻也没解决问题。”

她经常会反省自己是否对另一半不够包容,沟通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吵到最后,不知道最初是为了什么在吵。”

心理咨询师杨琳琼分析,潜意识中,我们知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会遭遇什么,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这种亲密关系不会因此而摧毁。

所以,正是因为安全,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也最容易不戴面具,卸下伪装。然而,越亲近的人之间情绪的扰动会更大,也越容易激发固有的互动模式,火气一点就着。

情绪怎么产生的?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葵表示,人们往往认为,情绪是对于当下事件或者情境的直接反应,实情未必如此。

别把坏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留给最亲近的人)(1)

别把坏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留给最亲近的人)(2)

别把坏脾气留给最亲密的人(留给最亲近的人)(3)

资料图:荷花盛开。(图文无关) 凌楠 摄

“在婚姻关系中,要认识到对方和你一样是独立的个体,不太可能和自己有完全相同的想法和观念,也没必要把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王葵表示。

她提到,如果发现“不耐烦”的情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可以积极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杨琳琼认为,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有察觉,对“坏脾气”及时喊停,比如可以来点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接下来,审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中存在的“爆发点”有哪些,进而探寻自己的内心需求,积极沟通,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也就是重塑关系模式。

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对家人、关系亲近的朋友,我们要学会珍惜对方给予的包容,同时学会自省和沟通,督促自己成长。(应受访者要求,小方为化名)

(中新网客户端记者 上官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