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对于正儿八经的南方人来说,简直就是朝夕相处的“好伙伴”,生活中也是见怪不怪了。
在北方,虽然也有蟑螂这种生物,但大小差别实在太大,第一次见到南方蟑螂的北方人可能会不禁打个寒颤:南方的蟑螂和北方的蟑螂,真的是同一物种吗?这也可怕了!
图源网络
被视为四害之一的蟑螂,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打不死的小强”,无孔不入,灭之不尽,凭借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
蟑螂,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蟑螂是一种属于蜚蠊目的昆虫,根据分类学者的种类划分,地球上大约有6000种蟑螂。
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早在3亿年多前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与恐龙生存在同一时代,甚至比恐龙还要早出现,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
与其同一时代的恐龙早已灭绝,亿万年来,蟑螂凭借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繁衍至今,无愧于“打不死的小强”称号。
在热带地区的蟑螂,常年都可以活动,一年四季都能繁殖。在其他地区的蟑螂,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只要室内温度适宜,也照样出来溜达。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生长发育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卵囊、若虫、成虫,从卵长到幼虫,大概需要经过45天的孵化,从幼虫发育为成虫,则需要在11-14个月间不断地蜕皮。
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看到一些颜色发白的蟑螂,这便是处于幼虫阶段的蟑螂,由于不断地蜕皮、骨骼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身体的颜色会呈乳白色。
蟑螂蜕壳
蟑螂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繁殖方式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结合,雌蟑螂只需要交配一次,就能连续产卵。
最可怕的是,完全没有交配过的雌蟑螂个体,在种群中缺乏雄蟑螂的极端环境下,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即没有雄蟑螂的帮助,也能自行繁衍后代。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对蟑螂成虫,一年可以繁殖至少10万只蟑螂后代。这种“报复性”的繁殖能力,使人类很难彻底消灭掉蟑螂。
蟑螂,生存能力太强悍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大学专门研究蟑螂进化的学者约瑟夫·孔克表示,蟑螂是不折不扣的杂食动物,几乎无所不吃,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吃任何有机物。
蟑螂的食谱庞大而复杂,人类吃的东西,毫无疑问都在蟑螂的食谱内,人类不吃的东西,蟑螂也不会嫌弃。
蟑螂吃厨余垃圾、剩饭剩菜、动物尸体等各种腐物,或许大家觉得并没什么稀奇,但如果说蟑螂还会吃电线、肥皂、皮革、绳子、头发、胶水、木材......估计大家都惊愕了吧!
为了食物的蟑螂会出现在各个角落,例如厨房、卫生间、垃圾桶、下水道、柜椅缝隙等各种阴暗、潮湿、温暖场所。
而且蟑螂的命相当硬,它的头上有两根触角,能够很快探测到危险,动作也十分灵敏,即使受伤也能顽强存活。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看到讨厌的蟑螂,明明已经将其狠狠踩死,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家伙早已偷偷溜走了。
然而,蟑螂超强的生命力远不止于此。
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观察发现,蟑螂具有超级耐饥饿能力,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1个月;在既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的情况下,蟑螂依旧可以活上3个星期。
断了头的蟑螂
甚至,蟑螂没了头,也不会立即死去,惊人的生命力让人咋舌。
蟑螂没了头,还能存活多久?对于人类来说,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呼吸系统,颈部的动脉被切断,马上会血流不止,人的呼吸也会立即停止。
不过昆虫学家实验研究发现,蟑螂没了脑袋,不会立即死亡,仍然能存活9天以上,这也太神奇了!“无头蟑螂”是怎么做到的?一起来看看:
(1)蟑螂不需要大脑来控制呼吸
蟑螂并不像人类需要依靠大脑实现呼吸功能,它们的身体有一个气管系统,交织成网状,每段身体上都有一些气孔,气孔连接着气门管道。
蟑螂只需要通过身体上的小孔就可以进行呼吸,即使没了脑袋,呼吸也不会立即停止。
(2)伤口不会血流不止
人类具有庞大的血管网络,需要很高的血压来保证血液输送到毛细血管,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而蟑螂不一样,它们不需要血液运输氧气,血压很低,被砍掉脑袋之后,伤口会因血小板的作用而迅速凝固,不会导致失血过多而死亡。
(3)蟑螂属于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也称作变温动物,它们不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体温,而是通过自身行为来调节身体温度。
蟑螂吃一餐,就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叫做美洲大蠊的蟑螂,只要喝上一滴水,就能活三周。没了脑袋的蟑螂,不跑不动,能活9天也就不足为奇了。
昆虫学家表示,在实验室条件下,蟑螂被除去头部,若伤口没有被细菌、病毒感染,也没有遇上掠食者,无头蟑螂甚至能活更长时间。
蟑螂的脑袋和身体分家之后,不仅身体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脑袋上的触角也能挥动好几个小时,直到脑袋脱水才会停止。
一名网友的亲身经历
被斩首后的蟑螂最终也会面临死亡,只不过不是流血而亡,也不是因无法呼吸而死,而是被活活饿死的。
很难想象,小小的蟑螂,竟然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实在令人惊叹,真不愧是打不死的小强!
研究人员还发现,具有蜕壳本领的蟑螂,细胞在蜕皮时才会进行分裂,而只要蟑螂不是处于蜕壳时的细胞分裂状态,就具有抵御辐射线伤害的能力。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有一天地球发生了核子大战,蟑螂或许是最可能存活下来的动物......
--END--
参考文献:
林启彬.中国的蜚蠊昆虫化石[J]. 昆虫学报,1980, 21: 335-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