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简单粗暴。

很明显,这是最近看到了“苏州为什么成不了特大城市?”之类评论后,感到不服气了。

现在的苏州(仅指市区),当然就是特大城市。但凡具有一丝丝“实事求是”的精神,睁开眼睛看看苏州,不偏执于所谓的“官方数据”,就只能得出这个唯一正确的结论。

原本不想掺和。后来看到朋友圈广泛流传的一张图片,让我笑场之余,决定继续掰扯一番。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1)

玄幻:苏州城区人口之谜

统计学,是一门玄学。涉及苏州人口的统计数据,更是玄而又玄。

作为一名理工男,为防止照抄照搬产生错漏,特意花费10元巨资,在淘宝上购买了《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的电子版,整理数据如下: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2)

现在问题来了。苏州城区人口3991180人,这个数据到底是怎么来的?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之外,抠了点吴江区的数据?

经过近30年高强度、高标准的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是相当成熟的现代新城区。但园区人口目前不列入“苏州城区人口”,是不是挺滑稽的?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3)

打个比方。我有些钱,分布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不同的区域。结果统计我有多少钱时,非要说“支付宝、微信”里的暂时不算。——这就是所谓的“统计口径”!

以事实为依据,还是以口径为依据?什么才是更科学的答案,不言自明。

更何况,这份《资料》纯粹就是按照“口径”把统计数据罗列一番,压根就没提及多少人口是特大城市、多少人口是超大城市,只是中性的记录。

在我看来,这份《资料》上的人口数据,恰恰证明苏州就是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想遮掩都没办法。

旁证:轨道交通规模与客流量

有些小伙伴,可能特别坚信国家公布的“权威数据”。觉得苏州市区单独计算的时候,就不是“特大”。

接下来,就将轨道交通作为头号旁证吧。

身处长三角,紧邻上海这个巨无霸直辖市,附近还有南京、杭州两大副省级省会城市,苏州轨道交通显得有点暗淡。不过,作为普通地级市老大,苏州轨道交通总体表现也算是中规中矩。网上扒一张表格。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4)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与客运量,是佐证城市规模最强有力的凭据之一。苏州表现不算差,线网规模全国第12名,客运规模全国第14名。超过大多数“特大城市”!

2024年,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形成1-8号线、S1线共9线运营的格局。客流强度或许会下降,但客运规模将稳步成长。

融合:市域一体化的苏州之路

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没想到,类似的场景如今出现在苏州。

我们苏州有两座大城市,苏州是大城市,昆山也是大城市。对苏州而言,这蕴含着光荣与梦想,同时对“老大”苏州来说,又多少有点小尴尬。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5)

现代昆山

幸好,这终究只是一点小尴尬罢了。任外界如何放大解读,也不过尔尔。

在我看来,这两年苏州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市域一体化”得到加速实施。这里面有苏州官员的思路,也是交通、经济、行政更进一步深度融合的必然逻辑。

苏州中环快速路、昆山中环快速路的连接线,2022年10月即将开通,完成“环环相扣”。2023年,更将迎来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苏昆线)的开通运营。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6)

苏昆之间的一体化,难度最小,效益最大。与之相比,苏州市区与常熟的市域一体化,各县市之间的市域一体化,难度就要大得多。

但很明显的是,曾经老大难的很多“断头路”,正在一条条打通、相连。就连我老家的几条小路(常熟与相城之间),也已列入规划,即将开工。

推进市域一体化,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吗?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转眼已经10年过去了,从时间节奏来看,或许下一轮为期不远了。

苏州繁华还是省会城市(苏州就是特大城市)(7)

从历史长河中截取过去的数年,苏州过得并不滋润。

行政地位低下,就像一只脱不下的“小鞋”,越来越让苏州硌得慌。最典型的,莫过于机场迟迟搞不定。铁路领域,则是进度迟缓、站点较小。

但就算如此,苏州仍然是优秀的。作为非直辖、非副省级、非省会的普通地级市,经济地位非同一般,城市规模已然超越大部分省会城市。

一步步来吧,现在的问题,等解决了,也就不再是问题。

若干年后,完成市域一体化的苏州,再回望今天的“是不是特大城市”,或许会感到很可笑。

——什么特不特大,在下是超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