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最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互相辩论,哲学思想大放异彩;游说敌国的辩士,舌吐莲花,就能化解一场战争。不过,除了“文争”及大张旗鼓的“武斗”之外,还有一些奇人义士,为了报恩或替他人复仇,甘愿冒死做杀手,为了使谋杀取得成功,其筹划之阴毒,行事之决绝,实在是惊心动魄!其中,四大刺客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

战国四大刺客都是哪些人(春秋战国著名的四大刺客)(1)

1.豫让是春秋时晋国人,豫让先仕晋卿范氏、中行氏,不受重视。后来,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赵襄子与智伯有极深的仇怨,赵襄子联合韩、魏二家,消灭了智伯,三家分了他的土地,还将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当作酒杯。豫让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为赏识自己的人,不惜牺牲性命,就好像一个女子,应该为喜欢她的人,做最美丽的装扮”,下定决心为智伯复仇。

豫让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赵襄子的宫中,当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借机以匕首刺杀赵襄子。可是,赵襄子在上厕所时,突然有所警觉,命令手下搜查厕所,把藏在厕所的豫让抓捕。赵襄子手下的人原想杀死豫让,赵襄子却认为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2.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本来就是个十分孝顺的人,姬光如此对待自己的母亲,他由此就对姬光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姬光与专诸讲过刺杀吴王僚的事情,但是专诸念在自己母亲尚在,对行刺之事犹豫不决。专诸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后,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难,就自缢而死,算是对姬光善待的感恩,也不想让儿子难堪,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

吴王僚九年,伍子胥的仇家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果然,楚国立即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出兵不利,这给了公子光一个重要的契机,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经过三年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给吴王僚上一盘香喷喷的烤鱼,藏一把锋利的宝剑在鱼肚内,伺机行事。

时机成熟的一天到来了,专诸为这一天准备了很多年,姬光也期待了许久。这一天,公子姬光入见吴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吴王僚老谋深算,口中虽然答应了,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吴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吴王僚和公子光两个人开怀畅饮,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然后把一把短剑交到了专诸的手上。这一刻,专诸握着这把匕首,感觉异常沉重,他感到无比的紧张又极其的兴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沉着,多年来自己和公子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为这一天我们都付出的太多了,该是画上句号的时候了。

一切就绪,专诸端着一盘刚刚烤好的鱼送到了吴王僚跟前,吴王僚品尝着人间美味,就在他还沉溺在鱼肉的鲜美时,专诸却抓住了时机,趁势抽出了短剑,刺向了吴王僚的胸膛。霎时间,吴王僚的鲜血如同江流喷洒而出。吴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专诸就这样死了,他知道这场赌注,必定只有死路一条,为了一个“义”字,专诸义无反顾,这是刺客与杀手的最大区别。剪除了吴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将那把短剑永久封存,并取名为鱼肠剑。

战国四大刺客都是哪些人(春秋战国著名的四大刺客)(2)

3.聂政是战国时期轵县深井里人,年青侠义, 因除害杀人,为了躲避仇家,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今山东境),以屠宰为业。

当时,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国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下仇怨,严仲子怕被杀害,只好逃走了。严仲子四处游访侠士,希望找到能替他向侠累报仇的人。

到了齐国,听说聂政是个勇士,严仲子便常常登门拜访他,还备办酒席款待他。酒到酣畅时,严仲子亲自为聂政的老母敬酒,并用黄金百镒为贺礼祝她长寿,求其为已报仇。

聂政明白严仲子的意思,执意不收礼物。他说:“我屈身在市场上做了屠夫,就是为了奉养老母,母亲在世,我不敢以死报答别人。”后来,聂政的母亲去世了,聂政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认为是报答他的时候了。”

于是,聂政登门回访严仲子,谢绝了严仲子给他派的助手,孤身一人前往韩国朝都阳翟(今禹州)刺杀侠累。聂政到了韩国都城,找机会进了相国府。侠累坐在堂上,周围有很多持刀荷戟的护卫。聂政大喝一声,挺剑便刺。

护卫大乱,上前来保护侠累,聂政威武神勇,击杀了几十人,但最终寡不敌众倒下来。聂政怕死后连累自己的姐姐,就毁坏面容、挖出眼睛、剖开肚皮,壮烈赴死。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史记》、《战国策》皆有传记之。

4,燕王姬喜的太子姬丹主持国政,大臣们劝他跟齐、楚、魏再组合纵对抗联盟,姬丹认为那已不切实际,而且缓不济急。他决心采取左道旁门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胁迫赢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并保证不再继续侵略。如果他拒绝,就把他刺死。姬丹选择的刺客是著名的勇士荆轲,整个计划是:燕王国向秦王国请求合并,派遣荆轲献上燕王国的地图,赢政一定会亲自接见,当旦迹测克爻久诧勋超魔荆轲双手展开地图时,一柄短小而锋利的匕首就在地图中出现。

纪元前二二七年,荆轲到了秦国首都咸阳(陕西咸阳)。一切都照计划进行。可是,当荆轲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赢政的袖子,正要说话的时候,赢政挣脱了荆轲的手,绕着柱子奔逃。荆轲在后面追赶,很显然的,机会已失。赢政拔出腰剑,把荆轲左腿砍断。荆轲栽倒到地上,勉强坐起,右手把匕首向赢政掷去,击中桐柱,射出火花。赢政再用剑砍他,荆轲用手去接,五个手指应声而落。他面露微笑,对赢政说:“我本打算劫持你,逼你退还侵略邻国的土地。不幸失败,大概天意如此。”他死于乱剑之下。

秦王国大军立即向燕王国作惩罚性的攻击。明年(前二二六),攻陷首都蓟城(北京),姬喜向东逃到襄平(辽宁辽阳)。秦军继续追击,姬喜不得已,把太子姬丹缢死,将头献给秦军,秦军才撤退。但秦军并不是宽恕了燕王国,而是急于回去献上主凶的人头。

战国四大刺客都是哪些人(春秋战国著名的四大刺客)(3)

,